論能力,比胡哥差遠了。
你這都沒怎麼細看,就說是假的,實在讓人難以接受。
沈老解釋:“目前,國內沒有一件真正意義上的宣德爐,或者說公認的宣德爐,哪怕是之前海外拍賣行迎回來的那件,有專家還是懷疑是仿造的。
所以,這是一件真正意義上的宣德爐的可能性太低,比買彩票還要低。”
他告訴大家,甚至從明朝宣德之後開始,到現在,宣德爐的仿造就沒有停止過,還出現仿造宣德爐的大師級人物,幾乎可以以假亂真。
宣德三年的宣德爐失落得幾乎無跡可尋,再加上仿製之風的盛行,讓許多人認為,目前所能見到的宣德爐,幾乎是偽造品。
因此,他這麼懷疑並沒有什麼問題。
“概率低,不代表沒有。之前,胡哥參加古玩協會的茶談會,還看到了失傳已久的《永樂大典》,隻要是曆史出現過的,就有可能還存在這個地球上。”費奇堅定地站在胡楊這一邊。
沈老大為驚訝,《永樂大典》的發現,胡楊居然在場?
“胡小哥哥見到《永樂大典》了?”
胡楊點頭:“運氣好,有幸見到一麵。”
說完,他接著說道:“沈老,您先看看這件作品的色澤,而且我也沒說就是真正的宣德爐。”
隻見爐子本身暗紫色,紫帶青黑似茄皮,銅質特彆細膩。
胡楊聽說,宣德爐除銅之外,還有金、銀等貴重材料加入,所以爐質特彆細膩,呈暗紫色或黑褐色。一般爐料要經四煉,而宣德爐要經十二煉,因此爐質會更加純細,如嬰兒膚。
“而且,不同時期的宣德爐在精度和質量上都有不同側重點。我這一個,就算是仿造的,應該也是明朝時期就仿造的。”
明爐重韻味,不管是整體或者細部的設計,都耐人尋味。明末清初的爐有拙樸的厚重感。雍正時期的爐線條柔和,而乾隆時的精爐工藝水平達到曆史最高點。
“是有點意思,但我還是覺得是仿造的。”認真看了一會之後,沈老承認這個爐子有點意思,不是路攤貨,但應該也不是真品。
爐子的包漿不錯,溫潤,寶氣內蘊。
“是不是,我們回去再檢驗一番。”胡楊說道。
華仔好奇:“怎麼檢驗?”
這回,連沈老都豎起耳朵,他也不知道還有什麼方法能檢驗真正的宣德爐,因為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宣德爐作為參考,就算是專家都無從考究。
“很簡單,用火燒。真正的宣德爐,不管變成什麼顏色,隻要用火燒一段時間,就能恢複最初的色澤。”
華仔等人大眼瞪小眼:還有這樣的事?那就神奇了。
“那拭目以待吧!”沈老回應。
有一句話胡楊說得沒錯,不管它是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宣德爐,眼前這件爐子都是一件難得明朝銅爐精品,一兩萬入手,肯定是賺了。
大家繼續往前走,尋找自己喜歡的物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