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請來的托?(1 / 2)

一些剛進來的觀眾,看到主播這樣都能撿到寶,實在是太讓人吃驚。

根據這些人的猜測,那串珠子,一百萬起的呀!主播這就賺到手,難怪並不是很在意給觀眾幾萬元的紅包。

不得不說,主播敢開播鑒寶撿漏,確實是有幾分本領的,而不是那些玩噱頭的。

“這主播牛,關注了。”

“真材實料,人家拍賣行的鑒定師都被打臉,厲害!”

“小看我們年輕人的下場。”

“你們都是剛來的吧?都沒見過胡哥打臉專家的時候,這算是小場麵,不足為道,不值一提。”

“勿6,基操!”

……

胡楊不客氣地收下那串珠子,沒太在意地往口袋一塞,好像就是個打火機一樣,沒怎麼重視。

老實說,這家夥要是讓他成功,胡楊損失不是一兩百萬那麼簡單。

因此,這麼一串珠子,他是沒放在眼裡的。要是讓他得逞,這串珠子就挽回不了損失,所以他才不會客氣。

“胡哥就是胡哥,這麼珍貴的珠子,如此隨意,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彆秀智商了,都不看看胡哥是什麼等級的人,不就是一串珠子嗎?沒見過世麵一樣。彆說胡哥了,現在我們看胡哥直播多了,一百幾十萬的古董,也不算特彆珍貴,畢竟幾千萬的都見了那麼多。”

……

笑納了那串珠子之後,胡楊跟現場其他人說道:“各位,如有懷疑,可以隨時鑒定,真金不怕火煉。

還是那句話,隻要你們發現這是仿品,哪怕是清朝的仿品,當場砸了我也不多說半句話。”

這鏗鏘有力的話語,立即讓原本產生一些質疑的人都散去疑慮。人家既然敢這麼說,肯定是有底氣的。

這時候,周興開口道:“此件永樂甜白釉梅瓶,不僅僅是我們拍賣行做了鑒定,還有古瓷研究專家陳鑒古先生也鑒定過,沒問題!”

在場,可能很多人都不認識陳鑒古,但既然被稱為古瓷研究專家,肯定實力不弱,可靠性比較高。

因此,這句話,又給大家吃了顆定心丸。

“有需要做鑒定的前輩嗎?”胡楊忍不住又問。

這時候,一個老者開口:“老朽看一下吧!”

胡楊做成一個請的手勢,必須完全解除大家對這件瓷器的戒心,才能儘可能拍出一個高價。

或許,經過現場的鑒定,會有意外收獲也不一定。

畢竟經過大家親眼目睹的鑒定過程,更能讓人安心。

胡楊並不認識這位老人,周興介紹:“他是景德鎮的燒瓷高手蘇老先生,專門搞仿古瓷的,在國內名氣很大。有他幫忙鑒定,最好不過了。”

其實,這次參加拍賣會的,就有好幾位古瓷專家。永樂甜白釉瓷器,對他們也是有吸引力的。畢竟這種瓷器,代表著屬於白瓷的巔峰之作。

如今,景德鎮也在努力研究各種古瓷,比如這甜白釉。

明朝永樂甜白釉的燒製方法,在清朝就不正宗,一直到現在,大家也還在琢磨是怎麼燒出來的。雖然經過這麼多年的努力研究,已經能燒製出九成以上相似度的產品,可還是做不到真正永樂年間甜白釉的精美。

周興大聲笑道:“有蘇老先生出馬,我們當然求之不得,蘇老,您請。”

蘇老先生嗬嗬一笑:“不嫌我老頭子多管閒事就好。”

真正的永樂甜白釉瓷器,蘇老見過超過十件,研究得比較深,所以對這種瓷器的鑒定,他是很有信心的。

他告訴大家,永樂甜白釉瓷在明代早中期比較流行,為皇家獨享器物。民間時有仿造,但工藝甚差。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各朝官家仿造比較成功,幾可亂真,晚清民國仿品次之。

蘇老拿起那件梅瓶,他首先觀察器型。

清代仿品器與明代各朝形製相似,特彆是官仿官器,工藝精湛、修胎規整。所以,看器型,比較難區分明清時期的甜白釉。

但是,現代仿品絕大多數與明永樂甜白器型相似,但外形呆板,做工粗糙,一眼便知真假。

“從器型上看,這是一件明清時期的物件,現在仿的,哪怕是我們景德鎮工藝最高超的師傅動手,也做不到這種流暢的外形線條,多少還是會有些刻意。”蘇老點評道。

而從紋飾上看,很典型的永樂風格。

永樂甜白釉的紋飾一般刻於內壁和盞心,宣德白釉碗、盞則刻於外壁和底麵,另外紋飾趨向繁多。

他接著說道:“我們還是看胎釉吧!

永樂甜白器是在樞府瓷的基礎上創造發展起來的。

在煉胎上,增加高嶺土的比例,並經過多層過濾淘煉,去除雜質,使胎體韌性加強,拉坯更薄,更細白,同時增加鋁的成分,使燒製溫度升高,多數永樂甜白器處於半脫胎狀態。

在釉的配伍上,去除鐵的成分,釉色瑩潤白中微微泛米黃色,積釉處有湖水綠現象,就像我們看到的這件梅瓶一樣。

看到這梅瓶的胎釉,我能肯定,這是一件品質非常高的永樂甜白釉瓷器。

這麼說吧!這件梅瓶,哪怕是放在永樂年間,也是一件寶物。那時候燒製的甜白釉,一百件,可能才會出現一件這種品質的,算是百裡挑一的寶物,說是稀世珍寶也不為過。”

清代仿品胎釉雖潔白細密,亦人工拉坯,但胎體偏厚,且上下相對比較均勻,釉麵平整,做工規整,釉色細白,時見寶光,但積釉處無湖水綠現象。

至於,現代仿品,機械陶胎,灌漿成型,修胎和釉麵缺乏精美,釉色多用化學料調配,發色極不自然,看不見寶光,且“賊光”顯然易見。

說完,蘇老還對著光甄彆一下,然後欣賞地點點頭,看得出,他對這件甜白釉梅瓶的喜愛。

胡楊則是告訴自己直播間的觀眾們:“剛才,蘇老對著光線看梅瓶,也是有他的用意的。

永樂甜白器物透光度由上至下,逐步減弱,這是因為永樂瓷,從底部、腰部到口部,坯胎由厚逐漸變薄的緣故。

而清代仿器,全身胎體薄厚均勻,所以燈光之下透亮度基本一致。現代仿器由於淘煉粗糙,雜質顆粒較多,燈光之下,胎體不勻現象較為普遍。

所以,我覺得,鑒定永樂甜白釉瓷器最直接的辦法,其實就是對著光甄彆。”

另外,他還表示,如果有高倍放大鏡的話,也可以放在高倍放大鏡下觀察氣泡。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