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他沒有多問,隻要能賺錢,照辦就是。
今年,這個城市又搞這種所謂的公益活動,他怎能錯過?
拿著寶物來的,除了本市的古玩協會會員,還有就是一些有愛心的慈善家,以及有愛心的收藏家。
其實,今天活動上出現的物品,基本上都是真貨,價值高低的問題而已。
菲姐介紹,台上講話的,是本市古玩協會的會長。他們這個活動,就是他首先提出來的,並且做成遠近聞名的特色活動,是個有能力的人。
作為古玩協會的會長,而且還是這個活動的領頭人,自然也不會空手而來。
事實上,每年拿出來做公益活動的寶物,基本上都是這位會長的最珍貴,很少低於十萬元的。
本次也不例外,他拿出來,所謂拋磚引玉的物件,是一個古代的枕頭,瓷做的,
“瓷枕?古代人不嫌腦袋疼嗎?”直播間有人忍不住要問。
“就是,翻身的時候,不會嫌硌腦袋嗎?”
“你們有所不知了,聽說,在古代,瓷枕隻是陪葬品而已,死人用的,會感覺到疼嗎?”
“不對吧?古代好像是真的有人用瓷枕睡覺的,不過,窮人比較多。那時候的瓷器,沒有今天那麼昂貴,反而是布料等材料貴,普通老百姓,給自己添一身麻布做的新衣都舍不得,那能用很高級的軟枕?”
“好像也不對吧?電視劇裡麵,大戶人家也有用瓷枕的。”
……
在很多人眼中,這跟用塊石頭枕頭有什麼區彆?
他們看古代電視劇的時候,看到那些瓷枕的時候,就已經有疑問,感覺很不解。
看到這種疑問,胡楊給大家解釋,枕頭作為日常用品,有著難以想象的曆史,最早能追溯到遠古時代。
那麼遠的事情,也就不提了。
從考古發現來看,枕頭在各個時代發展出了各異的姿態,材質和形狀各不相同。主要可以分為硬枕和軟枕兩類:硬枕除了瓷枕,還有玉枕、金銀枕、銅枕、漆枕、竹木枕、水晶枕等。
軟枕以布、絹、毛皮等製作而成,內部填充布頭、草葉、粟穀等物,以刺繡或者彩繪裝飾,我們熟悉的“繡花枕頭”就是這種軟枕。
瓷枕隻是眾多枕頭中的一種,由於材質堅硬、成本低廉,現存的枕頭屬瓷枕最為常見。
而從現有的資料來看,清末民初的僑居華工還在使用瓷枕;直到建國後,陝西和兩廣部分地區依然有使用瓷枕的傳統。
“剛才,有人提到,瓷枕是陪葬品,這也沒錯!瓷枕剛出現的時候,確實是給死人用的。不過,陪葬品隻是一小部分。後來,不僅僅死人用,活人也用的。
到了唐宋時期,瓷枕慢慢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尤其是宋朝的時候,瓷枕更為繁盛。
在宋朝,瓷器行業得到了巨大的發展,可謂是瓷器發展的一個巔峰時刻,誕生了五大名窯,至今讓人津津樂道。
這個時候的普通瓷器,確實不貴,甚至比布帛便宜。所以,剛才有朋友說,那是窮人用的東西,也沒有錯。
不過,富貴人家也有人用,隻是用的瓷枕也就比較高級,做得比較精致,放到今天,往往都是難得一見的古董,價值非常高。”胡楊給大家解釋。
而且,他還聽說,瓷枕也有當鬨鐘的作用,早些時候,書生們起床時聽雞叫聲,可是對於苦讀的窮書生來說,還想起的更早,於是他們就睡在瓷枕上,這樣一翻身就能醒來,就可以早一些去讀書。
還有的說法,睡在瓷枕上可以不弄亂發型,讓女子們永遠保持美麗的樣子。
當然了,這些基本上都是後人的猜測,說不準。
目前,能比較肯定的理由,是瓷枕有消暑納涼的作用,跟竹席是一個道理。
在古代,沒有空調、風扇之類,夏天晚上怎麼睡?
這個作用,我們可以從古人的詩句裡麵得到證實,比如蘇軾的一首詩,就提到:玉枕冰寒消暑氣。碧簟紗櫥,向午朦朧睡。
詩句裡的玉枕,其實就是瓷枕。
可能有人要說了,難道沒有玉石做的枕頭嗎?
有,而且還很出名。
此外,也有人說瓷枕有養生的功能,才在古代流行開來。
古人認為枕頭高三寸或四寸比較合適,而且他們倡導側臥的睡姿。俗話說“神仙枕三寸”,三寸的枕頭有益長壽。
瓷枕的出現,就是固定這種枕頭的高度。如果是軟枕,怎麼固定高度?
“其實,關於瓷枕的真正用意,現在大家也都是猜想,意見不一,我們暫且不用去糾結古人為什麼睡那麼硬的枕頭。”胡楊笑道。
現場,那位會長拿出來的瓷枕也有點古怪,是一個獸型枕頭,不是我們常見的長方形。
可大家不清楚,這種獸型枕頭,在古代也流行。
唐、五代時期有豹頭枕、虎枕。北宋時新創獅枕、牛枕、蛟龍枕。金代直接以獸脊為枕麵,有獅枕、虎枕和雙獅枕等樣式。元代獸形枕已不多見。清代以臥貓枕居多。
那是一個磁州窯的作品,磁州窯是我國北方一個曆史悠久,規模較大的民窯體係。
它造型立足於生活實用,大方樸素,堅固耐用,鄉土氣息濃厚。主要器型有瓶、甕、罐、壺、盆、碗、盤、妝盒、枕、燈、香爐和各種動物玩具等。
“那是白地黑彩,白釉肥厚瑩潤,純白如牛奶,有一種粉質感。它在白色的瓷胎上以黑彩繪出圖案,罩以白色透明釉燒造,呈現出水墨畫效果。
‘張家造’款識的瓷枕,也算是精品,二十萬以上吧!”胡楊點評道。
他的話音剛落,果然就有人喊到二十五萬的價格,最後被人二十八萬拍走。
一旁的老板娘無語,這家夥真夠厲害的,明明那麼年輕,也不知道怎麼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