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 顧繡(2 / 2)

清代,顧名世的曾孫女顧蘭玉開始設立刺繡作坊,廣收門徒,傳授顧繡技法。

不過,在嘉慶年間以後,顧繡逐漸衰落,幾至失傳。

後來新中國成立後,周總理親自下了指示,恢複對顧繡的研究、授藝與生產。

“現在,這種刺繡,已經是國家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不過,顧繡流傳得不廣,所以沒有被列入中國四大名繡。現在中國的四大名繡,是蘇繡、湘繡、粵繡、蜀繡。

尤其是蘇繡,屬於精華中的精華,自古便以精細素雅著稱於世,其構圖簡練,主題突出,技巧精湛。僅以蘇繡所用最細的線以為一般人的肉眼所能看清清楚為例,足見其精細之極。

隻能說,顧繡的影響力太弱了,商業價值遠遠達不到四大名繡的標準。

實際上,顧繡源起於名門閨媛,是觀賞性的畫繡藝術品,並無實用功能,成就一幅好作品不僅要有錢、有閒,而且要有藝術修養的女子才能完成。

晚清的**動蕩使顧繡走向衰落,鴉片戰爭後徹底打碎了“士大夫”階層生存的社會基礎,“閒情雅致”的顧繡退出“江湖”。

因此,可以這麼說,四大名繡流傳廣泛,走的是大眾路線。而顧繡,本身就是一群大小姐們的作品,走的是高端的路子。

聽了胡楊的解釋,兩女才明白過來,也了解到,這隻是刺繡的一種。

林少芬看中了兩三件,但習慣性看了下價格,頓時又猶豫了。

“這麼貴的嗎?八百塊錢。”她退縮了。

自己工資,一個月才五六千,加上一些補貼什麼的,才七千左右。在這座城市,算是低收入的人群。

八百塊錢買一塊刺繡,確實有點為難她了。

老板娘解釋道:“這都是女工們一針一線繡出來,一件作品可能要一兩周,甚至一兩個月,幾百塊錢,其實不算貴。”

比較貴的,甚至是幾千塊,上萬塊的也不是沒有。

胡楊看了眼林少芬看中的兩件,忍不住提醒她:“八百塊,不吃虧。”

老板娘聽到這話,頓時笑道:“看,我說得沒錯吧!那位兄弟就看出來了。”

林少芬還想說點什麼,但被自己閨蜜方茹扯了兩下,給她瘋狂使眼色,才立即醒悟過來,心疼地支付了一千六百元。

稍微走遠,她就忍不住詢問:“胡哥,這顧繡如果轉賣的話,能值多少錢?”

胡楊指著其中一塊:“這一塊,你自己可以留著玩,不值什麼錢。但這一件是清朝的,繡工相當精細,從這幅畫可以看出。做這件刺繡的人,不僅心靈手巧,還應該是精通畫技,對畫有相當深的理解。

我看,應該是出自名家之手的,如果轉手,十五萬左右吧!”

“刺繡也這麼值錢?”張慶良驚了。

“顧繡本來就是藝術品,嘗試過五十萬以上的拍賣紀錄,十多萬很吃驚嗎?”胡楊無語地白了他一眼。

所謂的刺繡,還不如說是一種布畫,跟唐卡其實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不過,唐卡顯得莊嚴很多,藝術價值更高,更有收藏的意義。

林少芬聽後,手都要冒汗了。

我的個娘!幾百塊的,居然值十多萬,這是她賺的。難怪,難怪方茹這妞剛才偷偷跟她說,死纏爛打也要跟著胡哥,這不是明擺的嗎?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