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又打臉專家(2 / 2)

胡楊絲毫不懼那兩個專家,還給他們一個笑臉,抱一個拳,然後跟許晴走遠。

等這群人走遠,王專家一臉難看:“媽的!失算了。早知道,不應該看那麼久的。”

“小兄弟,怎麼稱呼?”許晴笑臉如花地和胡楊交談。

不僅僅是因為胡楊幫她避免損失,還因為胡楊一開始的那聲“姐姐”,叫得很親切。

“胡楊,他是華仔,張慶良……姐姐你呢?”

隻有直播間的人知道,胡哥看到比自己大的婦女都叫姐姐,不得不說,這樣很容易引起女人們的好感。

“許晴,晴天的晴,叫我晴姐也可以。這東西,小胡你怎麼看?”說著,她把話題轉移到她得到的那件寶貝上麵。

“是一件匏器,這姐姐應該知道吧?”

“匏器?”華仔也懵逼,跟胡哥見過不少古董,但還是第一次聽到這個名詞。

“葫蘆器?”許晴驚訝。

從外表來看,真看不出這是葫蘆做成的。

“葫蘆?”張慶良他們傻眼,怎麼看都不像是葫蘆做成的呀!

胡楊給他們解釋,匏器又稱葫蘆器,是一種將天然美與人工匠意合為一體的傳統工藝品。起源於明代,清代製匏工藝頗受皇家重視,康熙皇帝玄燁曾在瀛台的豐澤園內種植葫蘆,並設專人管理。

在宮廷的督造下,生產出諸多清朗典雅的模製匏器,其製作工藝精巧,產品種類紛繁,領導標新,風神彆具。其精湛的雕刻技藝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藝術創造力。

現存的匏器實物和款識,以清康熙時期為早,有盤、碗、盒、瓶和樂器等,有的帶有“康熙賞玩“楷書款。康熙年間的匏器以六瓣碗、纏蓮壽字紋盒、八方形筆筒、蒜頭瓶和四弦琴等物為最精。

“匏器,你們不能隻觀察外觀,還得觀察內壁。”胡楊笑道。

許晴連忙認真觀察內壁,雖然也被修飾過,但還真能看出一點葫蘆的痕跡。不過,她奇怪了,這個男子剛才也沒有看內壁呀!怎麼就能看出它的真偽?

神奇!

“小胡,你可真厲害!”她還是讚道。

“可惜,不是康熙、乾隆時期的。”胡楊一臉遺憾。

他表示,清代康熙年間的匏器工藝發展到了高峰,出現了筆筒、花插、杯、碗、蟈蟈籠、蛐蛐罐等式樣新奇,紋飾豐富的匏器。

而範製葫蘆之法製成的匏器,並且有陽文楷書“乾隆賞玩”款識,為乾隆時期匏製文房器具中的精品。

其中一些宮廷製的匏器還被作為珍貴的禮品用以賞賜王公貴族和外國嘉賓使臣。清代中期後,火畫、壓花、刀刻等製匏工藝相繼出現,這類作品均是以天然葫蘆為之,姿態橫生,境界各異,極具觀賞價值。

“這是一種很特殊的文玩,藝術價值挺高的。”

方茹問:“那得值多少錢呀?”

既然知道了是匏器,而且還有這種品相,許晴反而心裡有底了。

沒等胡楊回答,她就笑道:“還好,遇到小胡,沒有賣給那兩個混蛋,這寶貝起碼十萬。”

“準確一點,應該是二十萬以上。”胡楊補充。

“媽的!我一定要投訴。”這回,許晴作為一個女人都忍不住爆粗口了。

&/br&

&/br&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