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買東西的,正是剛才的葛平均。他看中了一件拳頭大的佛像,看上去是銅鑄的,居然還有包漿,金光閃閃的樣子,十分惹眼。
不過,胡楊一看,那玩意就有“賊光”。所謂的“賊光”、“妖氣”等等,都是古玩行的行話,說明那件物品有問題。
銅的包漿,不應該是那樣的。
銅器鏽蝕層下麵的青銅“地子”,南方稱為“皮殼”。銅器上曆史的積澱在業內被稱為“包漿”。此外,銅器包漿俗稱“傳世古”,也被稱為“黑古銅”。
它的包漿有一種自然的陳舊感,是鑒彆銅器的一個方法。
說到銅器的包漿,我們還得了解“熟坑”和“生坑”的區彆。
“熟坑”指未曾埋入地下的傳世銅器,曆代相傳,它的表麵氧化層是曆經千百年自然形成。多為黑褐色或棗紅、紫褐色地子,俗稱“古銅色”。色澤並不單一,局部散斑狀呈有朱砂斑、藍綠色等貼骨鏽斑。
“生坑”所指發掘出土的青銅器,表層多為銅的淺綠色的鹽類鏽斑,是深埋地下千年以上,一層層逐漸生成的。
也就是我們經常提到過的“銅鏽”。
銅鏽層次錯綜複雜,色澤是相當豐富的。有些基本無鏽斑,如呈黑漆色的“黑漆古”或綠黑色、青黑色的“綠漆古”,寶石紅色“紅漆古”等色“漆古”特彆珍貴。
眼前的這一件,大家一定會認為是“熟坑”的包漿。
不過,在胡楊看來,這包漿就很有問題,沒有根。
在胡楊看來,包漿層都是經過上百年,上千年形成的,是由胎骨裡生出,又沁入其內,鏽層有根,是年代久遠的象征。
“沒有根”,就是不是自然生成的意思。
胡楊尋思著,要不要提醒一下這位大叔?剛才和這人交談,對他的印象還是蠻好的。起碼,人家還知道提醒外地人,不要上當受騙。
不過,想一想,這玩意也不貴,才二十元一件,買了也不吃虧。作為一個魔都人,這點錢丟了也不會睡不著吧?
於是,胡楊也就選擇了旁觀。
他掃了一眼攤上的其他物件,全都是銅器,含銅量很高。
忽然,他看到了一件跟大叔手裡拿著的,一模一樣的銅佛像,臉上露出一絲驚訝。沒想到,這裡居然還有一件真東西。
這時候,攤主拿起那件銅佛像,跟葛平均說道:“老哥哥,這樣吧!這是一對的,你一起拿走,三十塊,怎麼樣?”
葛平均搖頭:“那件的顏色沒有這件好看,我就拿這件,二十就二十吧!”
得!哪怕多出幾塊錢,也不願意充當冤大頭的架勢。
胡楊朝攤主伸手:“老板,這件我買,我和這位大叔一起給三十,怎麼樣?”
葛平均和攤主一愣,但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好選擇,皆大歡喜。
攤主如願地將兩件東西清理出去,葛平均則是便宜五塊錢拿下那個銅佛像,胡楊也得到了自己喜歡的東西。
隻有直播間的觀眾們,和華仔等人的注意力落在了胡哥得到的那件銅佛像上,明白這應該是好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