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入場,現場的人流如織。這些人中,一部分是湊熱鬨的,一部分是單純為了欣賞繪畫,剩下的那部分,才是有購買收藏**的人。
根據相關負責人的介紹,此次畫展的作品,數量超過了五千幅。放在國內,甚至世界範圍內,也算是一次規模龐大的畫展。
在這裡,胡楊他們不僅看到了中國人的麵孔,還有不少外國人的身影。
作品的作者,可以給自己的作品標價。隻要有人欣賞,又覺得作品的價格能接受,就可以當成交易。
每一單的交易,舉辦方都會拍照留念。
“這屬於文化產業,軟實力的一種,寧波很有眼光。”胡楊開口道。
搞文化產業,無疑是非常好的選擇,能提高一座城市的格調,而且沒有汙染等,同樣能創造財富,提升gdp。在胡楊看來,這種產業比很多產業都要優質。
老蘇介紹:“近年來,我們寧波確實大力發展這種產業,不僅僅是繪畫、書法,還有其他的傳統文化。”
其實,不僅僅是寧波,整個江南,本就是自古以來的人文之地,文化氛圍濃厚,有底蘊。那些傳統文化產業,都可以搞起來。
隻是,真正有這種眼光和魄力的城市,就不多見。很多城市,它們更歡迎外來資本建廠等等。
除了標價的作品,還有舉辦方挑選出來的一批,沒有標價的,準備最後拍賣。毫無疑問,那一批才是真正的大作。
其中,科瑟就有一幅作品入選,放在了最後的拍賣環節。
可見,舉辦方對科瑟也是蠻重視的,也欣賞他的作品。在參加畫展的油畫裡麵,就算不說數一數二,那也是前五的存在。
科瑟的這個小展區,一共展出七幅畫,加上拍賣的那一幅,也就是八幅。當然,前麵送了胡楊他們一兩幅。
科瑟的作品偏向寫實,不是抽象那種,好像有點難吸引外國人的目光,好多外國人都是掃幾眼,就興趣缺缺地走開。
隻有中國的愛好者,圍著那幾幅畫討論,不少人都流露出感興趣的表情。
這隻能說,不同國家的人,文化欣賞的角度往往不一樣。外國人,他們對抽象的,充滿想象力的作品有興趣,寫實方麵的,那就很難說了。
事實上,今時今日,攝像的技術越來越厲害,真喜歡寫實的,人家不如去欣賞攝像作品,不是更真實嗎?
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凝聚在科瑟這裡的展區,令科瑟振奮起來。
果然,他的作品在中國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其他的外國佬,包括自己國家的混蛋,都沒有欣賞的細胞。
很快,科瑟就賣出去第一幅作品,是一位商人,以十萬人民幣買走。這差不多是兩萬美元,已經讓科瑟很滿足。
以前,他幻想著自己的作品能賣一萬美元,如今,這願望已經實現,還超出了預期。
第二幅作品,竟然被老程拿下,三十萬人民幣。這家夥有錢,說捧場就是捧場,不是隨便說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