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 古碑(1 / 2)

大成殿是文廟的主體建築,麵寬七間,進深六間,約六百平方米,共有五十根楠木柱支撐,在全國亦實屬罕見,可稱為天下奇觀。裡麵都是保存非常完整金絲楠木,現在市場價值巨高,牌匾邊也都是刷的真金,製作工藝精美。

根據柰子的描述,自己家的寺廟,也就隻有這個大成殿大小。

儘管如此,但無論是曆史價值,還是文化價值等,都遠不如這個大成殿。

“這種碑文也值錢嗎?”葉梅忍不住問道。

在這裡的,對古玩收藏,最小白的應該就是她,完全沒有接觸過。這種碑文,就是在石頭上刻點字,在她看來,應該是不怎麼值錢的吧?頂多就是有研究價值。

可是,看胡哥他們這麼正視的表情,貌似很有價值呀!

“比較稀少,算是值錢吧!宋朝,及其以前的碑文,保存到今天,相當不容易。古玩這一行,向來都是物以稀為貴。在拍賣市場上,幾百萬的古碑也不是沒有。”胡楊告知道。

他解釋,近年來,收藏市場對碑帖的需求不斷增加,使得碑帖的價格也開始上升。

碑帖的價值,主要就是體現在幾個方麵:年代、珍稀度、體積、曆史典故,以及作者的名氣等。

“碑帖的年代通常有三個,即書寫年代、刻碑年代、拓本年代,前二者基本上時間相隔不是太長,通常所說的碑帖年代指拓本年代,可以根據碑帖本身的題記和收藏印章來判定。一般來說,拓製年代越早越值得收藏。”

碑刻拓本的曆史文獻價值越大。比如,能闡明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或能澄清曆史上一些重要失誤,藝術水準越高,價值就越大,價格當然也越高。

原碑的體積越大、銘文越多,碑帖的價值越高。

作者名氣,比較好理解,出自名家之手的碑帖價格相對無名之氏更高一些。

“碑文也這麼值錢嗎?那這一塊,不是也值上百萬?”葉梅盯著眼前的一塊碑文,震驚不已。

胡楊啞然一笑,片刻之後,才糾正道:“我也沒說這塊碑值上百萬。事實上,這一塊不怎麼值錢。剛才,我提到珍稀度。

首先,我們得搞清楚幾個概念——重刻、翻刻、祖本、孤本、珍本,以及善本。

重刻本是將經過校勘的底本重新雕刻,其行款版式可與原底本相同,也可以不同;翻刻雖也是重刻,但翻刻是依底本原式照翻,非但行款字數一樣,甚至諱字、刻工姓氏也照樣翻雕;造假者根據書本上的資料杜撰成文,進而書寫鐫刻乃偽刻本,毫無價值可言。

書籍或碑帖最早的刻本或拓本,為以後各本所從出者即為祖本;孤本是指現在僅存而彆無它本的碑帖;珍本是比較稀見或比較珍貴的原拓版本;善本是指刻印較早、流傳較少的碑帖。

我們看到的這一塊,是後來翻刻的,原來的版本應該被收藏起來。所以,它的價值不高。”

“相當於高仿品。”華仔說一句自己的理解。

胡楊點頭:“嗯!差不多是這個意思。”

要是碑文、壁畫之類不值錢,為何清末的時候列強寧願不要古佛,也要把牆上的壁畫之類弄走?

“碑文是很值錢的,我們日本有座寺廟,就收藏了半塊唐朝的古碑,有收藏家出價一億日元,都沒能說服割愛。”柰子也說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