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五章 清朝頂級鑒定家(2 / 2)

她很佩服,胡哥是如何輕鬆斷定,這就是真的呢?不得不說,這種發現寶物的眼光,真的很容易發財。

這時候,胡哥繼續指點:“看到這枚印了嗎?梁清標的,這是清朝非常有名的收藏家、鑒定家。有他的印,也為這幅作品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他告訴大家,梁清標是清朝最重要的收藏大咖之一。大咖到什麼程度呢?

據說,他一生中收藏了600多件國寶級稀世書畫珍寶。比如晉代陸機《平複帖》,王羲之《蘭亭序》(張金界奴本),唐代杜牧《張好好詩》,顏真卿《自書告身》和《竹山堂聯句》,宋代蘇軾《洞庭春色賦》《中山鬆醪賦》、《歸去來辭》,黃庭堅《陰長生詩》等等。

這些每一件放在今天都是震爍古今的珍品,全部都是梁清標的藏品!十分可怕。可以說,他一個人的收藏品,就比現在好幾座博物館的館藏價值還要高。

先當今,國內所謂的大收藏家,看似收藏了不少東西,但真正珍貴的,其實也就是那麼幾件,已經很了不起了。

大家聽了,深深震撼,都知道清朝有個大貪官和珅,家產無數,連皇帝都忍不住抄他家,沒想到還有個梁清標也身懷諸多重寶。

不是說“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嗎?這個人,是如何做到不被彆人惦記的?

“他肯定是個大官吧?”葉梅敢保證地說道。

胡楊點頭:“嗯!確實,做到六部尚書的位置,自然不是簡單角色。能收藏這麼多珍貴書畫珍寶,和當時的環境也有關係。

動蕩時期,一向都是“撿漏”的吉時,很多藏品飄零聚散。明末時,不管是宮廷由上至下的賞賜或者平級和民間的流動,都使得藏品易主。貳臣們在明代就開始書畫收藏。”

此外,清朝的新皇帝們喜歡發點“年終獎”“績效獎”。順治、康熙等皇帝動輒拿宮中收藏過的書畫來賞賜臣子。

有個事,可能大家是不知道的。明內府和清朝初期宮中的書畫收藏遠遠不及主要收藏書畫的大臣們,如孫承澤、梁清標、宋犖等。

“當然了,最重要的還是他的身份地位,有背景,也有錢,為他提供了收藏的基礎。在明朝的時候,這家夥的家境就很牛,梁夢龍的重孫。

有人要問了,梁夢龍是誰?戚繼光的上司,很厲害。而梁家,就有這麼一個頂尖的朋友圈,要玩收藏,那就很容易了。

到了清朝,他是南畫北渡的核心人物,要為自己弄點私貨,那也很簡單。”

然後,胡楊給大家說了幾句“南畫北渡”這個事。

明末清初的“南畫北渡”,指的是書畫藏品從南向北的轉移、鑒藏標準的變化、北方收藏中心的興起等這段曆史。藏品的遷移並不像朝代更替那樣迅即和直接,清兵南下之後,並沒有把書畫帶到北京,這個過程是通過鑒藏家們來實現的。

“總之,以後大家遇到他的收藏印,儘量不要放過,一般都是好東西。”胡楊跟大家說道。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