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八章 農民玩家(1 / 2)

一連逛了好多個攤子,但均沒有發現有價值的東西,不少人都忍不住搖頭,感覺這個古玩市場的東西太差了。

就在這時候,胡楊他們看到前麵有個農民打扮的玩家,正在擺弄一件農具。

“農具也有人收藏?”不少人吃驚了。

一般來說,農具都是實用性的,很少有藝術性的東西。那麼,這種東西,在大家看來,也就沒有什麼收藏的價值。

“農民收藏農具,沒毛病呀!”魯大強用自己的邏輯說話。

“人家這打扮,也不一定就是農民。”華仔鬱悶道。

不過,要是農民都玩收藏,那真是不知道怎麼說好了。

“衣著打扮當然不能隨便判斷,但你們看他的手腳、皮膚,肯定是經常乾農活的人,相信我。”魯大強很篤定地說道。

他家世代都是農民,所以對農民也很了解,經常在田地裡乾活的人,皮膚、指甲等是怎麼樣的,他很清楚。因此,看到前麵的那位中老年人,他就敢肯定,一定是農民。

胡楊看了兩眼,也點頭:“魯兄弟觀察很細致呀!十有**就是農民,或者農民工。”

“厲害了,農民也玩收藏。”葉梅感覺這個世界要瘋。

胡楊笑道:“所謂的全民收藏,你真以為是隨便說說的?每個人都可以玩收藏,隻是玩法不一樣,收藏的東西也不一樣而已。

就比如集郵的大軍,囊括了男女老少,幾歲大的玩家都有,而且玩得比很多人都專業,你們肯定是想象不到的。”

他們看到的,確實是位農民,不過,現在沒什麼農活,出來打一份散工,賺點家用而已。

事實上,王先生玩收藏的時間不短,已經超過了十年。他收藏的東西,好多都是和三農有關的。那都是自己熟悉的東西,容易理解。

到現在,他家裡已經收藏了差不多三百件各種各樣的農具。

他這種行為,村裡人其實都不能理解,弄那些破破爛爛回家乾什麼?礙地方呀!就連他的兒子兒媳婦都感覺和自家老頭過不下去,分家搬了出去。

如今,他家裡,儼然成了一家小型農具博物館一樣。這算是他十多年的心血,很在意,儘管彆人不能理解。

清末時期的木箱、油燈,民國時期的轆轤、馬燈、紡車、石磨,農業合作社時期的犁耙、手推車、驢馱架等,這些早已退出曆史舞台的“老物件”,卻成了王老先生眼中的“稀罕物”。大到織布機、風箱、風車,小到火鐮、鞋拔子、針線笸籮,都是他的收藏對象。

在他看來,農耕文明曆史悠久,儘管時代、科技進步,那些曾具有曆史紀念價值的農具、生活用品逐漸退出人們視野。但每一件藏品,都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和意義。

其實,他的心願,就是以後把這些收藏,都捐給有能力的人,開一家博物館,讓現在的年輕人多點了解農具的演變過程,多點關心農業,珍惜糧食等。

“老伯!你真心想要,五十塊錢,我真不賺您錢了。”年輕的攤主無奈地說道。

對方看上他攤上的一個餅模,專門用來做月餅的,木質。隻要把麵粉、肉餡等放進去,往桌子上一拍,一個月餅就做好了。

“五十塊太貴,新的也不用呀!二十塊錢吧!”王老先生懇求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