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劉先生不認識胡楊,看胡楊年紀輕輕,心頭肯定有所質疑,但既然顧老先生都這麼說,他不敢露出任何不滿,連忙將碎片小心翼翼地拿出來。
反正,如果這個年輕人看不出什麼,顧老先生怎麼也得出馬吧?
大家才看到,那是瓷器的碎片,而且看起來還是“素”的,應該是小物件,碎片不多。
所謂“素”的,就是沒有其他顏色的瓷器,完全就是瓷的顏色,比如白瓷、青瓷這些,就是單純一個顏色。
不像青花瓷、粉彩瓷、鬥彩、琺琅彩等等,都是有花紋圖案等。
胡楊微微皺眉,用手捏起一塊,裝模作樣用放大鏡看了一會,問道:“當時的鑒定專家怎麼說?”
“說是現代仿造的,不過,做舊的手段很高明,應該是他沒有見過的方式,做舊得比較真,但瓷器出窯的時間,不會超過三十年。”劉先生可是把那位專家的話都記在心裡,一句都不敢忘。
顧老先生也在看,他看了一會,微笑著詢問胡楊:“小胡,你怎麼看?”
胡楊把手裡的那塊碎片遞過去,說道:“顧老,您瞧瞧這一塊,規整對稱,宮廷氣勢,高雅大氣,一絲不苟,釉麵沉重幽亮,釉厚如堆脂,溫潤如玉。釉麵多層反複細刮,釉光下沉而不刺眼,紋理布局規則有致,造型莊重大方。
這是很典型的官窯瓷器。”
“官窯的嗎?那肯定比民窯的值錢。”華仔忍不住說道。
胡楊就知道,這些人差不多都誤會了。他所說的“官窯”,不是這些人理解中的“官窯”。
實際上,“官窯”最早是一種瓷窯的專屬名稱,後來發展成為隻要是官府燒製的,都是官窯。
“我說的官窯,是宋朝的官窯。宋朝有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這一件雖然碎了,但能看出是一件菊瓣盤。這是宋朝的一種盤型,菊花狀,所以名之菊瓣盤。”胡楊說道。
劉先生聽了,大喜!
胡楊看向劉先生:“後來是不是有鑒定專家告訴你,這是清朝仿造的?”
劉先生連忙點頭:“對,他們認為,這應該是清朝雍正十二色菊瓣盤中的一件,雖然是仿造的,但也很值錢,保守估計都是百萬起。”
也正是如此,他才決定和節目組鬥到底。
胡楊忍不住苦笑:“現在的專家真是害人。”
顧老先生也笑道:“沒辦法,現在行業其實很亂,什麼都人包裝一下,都敢稱專家,你有什麼辦法?在我看來,有些專家,甚至不如人家攤販。”
說完,他跟劉先生說道:“小劉,你這件傳家寶,被砸碎,太可惜了。沒碎的話,一千萬我也給你。”
劉先生聽了,如被雷擊一樣,頓時定在那兒,一動不動。
鐘文秋等人也震驚,值一千萬以上?
“胡哥,宋朝的官窯這麼貴的嗎?”華仔忍不住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