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二章 榮譽館長(2 / 2)

顧老這裡收藏的農具,基本上都是比較完整的,破損很少。

大家也理解,像顧老這種級彆的收藏家,破破爛爛的東西,恐怕也不會收藏。哪怕是農具,也絕對是精品。

這無疑大大彌補了胡楊那座農具博物館精品的空白,讓農具也變得不簡單。

這裡頭,有一件農具,是大家都不熟悉的,哪怕是任老師這樣的老人,也沒怎麼見過,說不出是什麼。

其外形似小船,頭尾翹起,背麵象瓦,供一人騎坐其腹以棗木或榆木製成,背部用楸木或桐木。

“這是秧馬,現在幾乎看不到了,大家不認識也不奇怪。它是一種用來插秧、拔秧的工具。”顧老和大家介紹道。

它何時發明,尚無定論,不過,北宋開始已經大量使用。

操作者坐於船背。如插秧,則用右手將船頭上放置的秧苗插入田中,然後以雙腳使秧馬向後逐漸挪動;如拔秧,則用雙手將秧苗拔起,捆縛成匝,置於船後倉中,可提高功效及減輕勞動強度。

宋代大詩人蘇軾曾撰寫詩文,熱情為之宣傳推廣,並安排實物進行示範表演。

元代以後,繼續不絕,各種式樣的秧船,皆從秧馬演化而來。

其餘的,雖然有些古怪,但大家大致能猜出是乾什麼用的。

“顧老,等博物館修建好,還要您老前輩撐撐場麵,能否掛個榮譽館長的職位?”胡楊請求道。

有這位大收藏家撐腰,博物館以後在宜興,也會安穩很多。

另外,人家捐贈了這是多件精品農具,有一件甚至價值幾百萬,當一個終身榮譽館長,胡楊認為這是應當的。

“不用管事的,那就都可以。”顧老明白胡楊的想法,也不介意,反正就是掛了名而已。

任老師和王老先生頓時很愉快,雖然對方隻是掛了名,但作用可大了。大家一看就知道,這位在宜興是有點能量的大人物,綁定他,對博物館有很大的好處。

“有顧前輩的加入,那真是太好了。”任老師開心道。

這些農具,暫時還是保管在這裡,畢竟博物館還沒修建好。這麼貴重的物件,也不放心放在外麵。

對此,顧老也沒有意見,反正屋子空著也是空著。

隨後,顧老繼續帶大家看他的收藏品。實際上,是大家還想繼續看,畢竟這種參觀的機會可不多。

也是沾了胡哥的光,大家才有機會走進這樣的藏寶屋看寶物。平日裡,顧老也不會隨便帶人進來。

因此,大家都特彆珍惜,長長見識。

顧老似乎很熱衷收藏文房寶物,這裡的文房寶物,足足一千多件,讓人歎為觀止,恐怕到博物館去,也不一定能看到這種文房收藏。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