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一章 無事牌(1 / 2)

鑒寶直播間正文卷第五百四十一章無事牌不得不說,這個攤主有生意頭腦,利用國人喜歡賭的心態賺錢。

兩百元看似不貴,但他自己的東西,他自己知道,也不是什麼寶貝,估計進貨價就是幾塊錢的。這裡頭的盈利,比任何商品都要高。

攤上原本擺著二十個福袋,其中一個福袋是有一件值錢的古玉的,現在隻剩下了八個。可見,那個有真正古玉的還沒有被抽走。

“我試一下,平時手氣挺不錯的。”阿豪忍不住說道。

於是,他掏出兩百元,隨手撿走了一個福袋,從裡麵掏出來一枚玉牌,隻是這枚玉牌光禿禿的,什麼雕琢都沒有。

周圍的人立即歎息:“沒中。”

但其實,大家心裡更高興,因為又少了一件垃圾,中獎的概率又變高了。圍在這裡不願離開的,都是等著概率變高,然後再出手,想著撿漏的。

聽到大家的話,阿豪沒有懷疑,稍微有點鬱悶。

剛剛還說自己手氣不錯,這轉頭就打臉了。

“走吧!這沒啥意思。”庾哥跟大家說道。

這二十個福袋,有一個是有獎的,但二十個福袋的總價值才四千元,你也可以猜測,攤主放進去的古玉也不會怎麼值錢,可能就是一兩千,甚至幾百元的。

稍微走開之後,見阿豪還鬱悶著,庾哥就笑道:“手氣不錯。”

嗯?

華仔他們一愣,這啥意思?

見大家還疑惑,胡楊解釋道:“你這是無事牌,有點價值,估價過萬。想來,就是那位老板也沒看出這是寶貝,不然不可能放到福袋裡麵。

要知道,二十個福袋的總價值也才四千元,他不可能放價值超過四千元的寶貝進去。所以,這應該是一個失誤,或者說攤主壓根不認識這塊玉的真正價值。”

無事牌屬於玉牌配飾的一種,而玉牌又屬於佩玉的一種。

佩玉的文化源遠流長,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商周時期的玉器重視選材,大量使用新疆優質軟玉,玉質細膩,但是缺乏深加工的能力,隻能先將玉料切割成板塊狀毛料,再加工切削成圓形或方形玉坯,琢為玦、璜或動物、禽鳥形玉佩。

到了戰國至漢代時期,佩玉的發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工藝進一步提升,文化內涵也進一步豐富。

那時候,就開始流傳“君子必佩玉”的說法。

佩戴了玉之後,走起路來,要讓左右兩側玉佩發出合乎音律的美妙聲音,太快聲音會雜亂,太慢又不會有清脆的聲音,所以很能表現謙謙君子的風度。此後,佩玉,就變成了君子的標配。

而玉牌真正成為一種玉雕藝術門類,是在明嘉靖、萬曆年間。這個時候蘇州出了一個著名的玉雕大師——陸子岡。子岡喜歡將印章、書法、繪畫藝術融入到玉器雕刻之中,他雕刻的玉掛件,形若方形或長方形,寬厚敦實,猶如牌子,故簡稱為“子岡牌”。

子岡牌將中國的書畫藝術鐫刻在玉牌的正反兩麵,加上玲瓏剔透的牌頭裝飾,具有較高的玩賞性。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