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五章 竹簡(2 / 2)

也就是說,這裡那麼多東西,真正被看做是古玩字畫的,隻有這麼一書架子。上麵擺放的,幾乎都是比較小巧的物件,有瓷器、青銅器、木器、古字畫等。

其中,一個月餅盒子,裡麵還裝著滿滿一盒子的古銅錢。

這些,就是老漢將近一年的收獲,花了估計沒有一萬,也有**千吧!所以,老板對這書架子上的物品,還是很寶貝的。

徐宏似乎對瓷器有點上癮,目光就離不開那些瓷器。

媛姐就靜靜站在胡楊身邊,她是對這些東西都興趣不大,跟著來,是為了陪同胡楊而已。

阿豪拿起書架子上的一卷竹簡,這玩意在電視上見過,古代沒有發明紙之前,這就是書本的呀!

“胡哥,你看看這件。”他跟胡楊說道。

竹簡書,也被成為簡牘。

簡牘的出現,使人類告彆了甲骨金銘上的刀耕石刻,更因其無論在取材還是使用上的優越性,使得文明的教化空前普及於社會大眾,中華民族進而步入了輝煌的曆史新時期。

因為簡牘,有了諸子百家、爭芳鬥豔,有了陽春白雪、下裡巴人;因為簡牘,有了韋編三絕的勤奮,有了學富五車的博學;因為簡牘,有了風騷儘領的詩經楚辭,有了千古流芳的史家絕唱……

在中華五千年的文明中,簡牘的使用,幾乎要占據三分之一還要多的時間。在這漫長的曆史中,它充當記載文化的載體,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時至今日,對於簡牘的價值研究,已涉及到曆史、考古、文字、文獻學等諸多領域。曆史簡牘的不斷出土,不僅真實的填補了曆史空白,更重要的意義還在於,為我們客觀的還原和修正了曆史。

“這種東西,不用介紹了吧?出土的簡牘也有很多,雖然經曆了兩三千年,但存世量還有不少,經常能挖到。尤其是春秋戰國時期、秦漢時期,出土得最多。

不過,因為這種竹木的材料,就算保存下來,從見天日,維護、修繕的工作是很不輕鬆的,稍微不留神,可能就損壞了。”胡楊跟大家說道。

據他了解,從淤泥中分揀出來的簡牘,首先需要用去離子水清洗,去除表麵的附著物。飽水簡牘形態看似完好,其實質地十分脆弱,細微的水流都有可能將其破壞。工作人員要把簡牘泡在水中,用狼毫毛筆輕輕地撫去泥垢。洗去泥垢留下字,靠的是墨水微小的附著力。

清洗完泥垢,簡牘還是氧化的黑色,脫色就是用化學製劑恢複簡牘的本色。在此過程中,成分穩定的墨水不會被化學還原,字跡仍然會保留下來。

脫色完成的簡牘將繼續在純水裡浸泡半年,這半年裡,相關工作人員要為所有簡牘定期換水,按照一個月換一次水的頻率,所有簡牘換一次水就需要15天,很難想象,這份單調重複的體力活需要多少耐心。

而脫水之後的簡牘將被簡單的修複,此後又是一個月的自然風乾,隨後,每一枚簡牘才會被封裝進量身定做的有機玻璃板內。

“這一冊竹簡,沒什麼價值,你自己看上麵的字體。”胡楊將竹簡遞回給阿豪。

阿豪看了半天,沒有瞧出字體有什麼不對。

最後,還是媛姐看不下去,瞪了他一眼:“上麵刻的是簡體字,笨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