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章 琺琅彩外殼(1 / 2)

見玉萱把玩那個懷表,華仔忍不住問:“這玩意如果要修,應該很麻煩的吧?”

看上去,這東西就有點年頭,假如需要更換零件什麼的,估計都找不到零件。

不修理的話,壞的鐘表,他覺得貴極都有限。

畢竟鐘表作為實用性的東西,實用性能都沒有了,在華仔看來,這表已經失去了最根本的價值。

“裝飾看著挺不錯的。”玉萱撫摸著懷表的殼說道。

先彆說有沒有壞掉,僅僅是表麵的這些裝飾,她便挺喜歡的。外殼大部分是瓷做的,邊框處,鑲嵌了細小的珠子,有點像珍珠,但應該不是珍珠,玉萱沒見過這麼小粒的珍珠。

胡楊伸出手去,玉萱會意,馬上將懷表放在胡哥的手心。

觀賞了一會,胡楊笑道:“即便是壞的,它依舊有著極高的藝術價值。彆的不說,就這外殼,琺琅彩做的,非常精致、華麗。

至於修理的話,估計也不難。你們擔心的零配件問題,原裝的肯定是沒有了的。這是清朝的東西,從琺琅彩外殼來看,還是雍正年代的。”

得!大家聽胡哥這麼說,就明白肯定是找不到原裝配件了。

琺琅彩外殼,雖然看著是很小的一塊,但這種瓷器本身出身高貴,有時候並不是以體型大小論價值的。

以前胡哥就和大家說過,在琺琅彩誕生之前,明清兩代的宮廷用瓷,全部由景德鎮燒造後運至京城。唯有琺琅彩,是在景德鎮先挑選最為優質的素器,運到清宮造辦處,再由宮廷畫師繪畫後進行第二次燒造。

這就意味著,琺琅彩瓷器通常情況下就要比其他瓷器品種昂貴。

此話,可能有人不認同,在瓷器的拍賣記錄裡麵,琺琅彩瓷器還不如粉彩瓷器,更彆說元青花。

可問題不是這麼看的,粉彩瓷器和元青花之所以能拍出可怕的天價,是因為稀少。

還有一點,粉彩瓷更迎合中國人的審美觀,所以在拍賣的時候,中國的收藏家通常會更舍得出錢。

說到底,琺琅彩有著濃厚的西方文化色彩,所以琺琅彩瓷器可能更迎合滿族人和西方人的口味,欣賞的群體不一樣。

“雍正年代的嗎?”威哥也拿過去,看了兩眼,看不出什麼名頭來。

他挺佩服胡楊,是怎麼看出這些物品的年代的?感覺挺神奇呀!

胡楊看他的表情,便知道他想什麼,解釋道:“你們看琺琅彩的線條,這是雍正年代的特征。”

“可惜,不是乾隆年代的。”直播間有人遺憾道。

正好,這句被胡楊看到,不由笑道:“雍正年代的瓷器數量上可能比不上乾隆時期的,但質量可要比乾隆時期的要高,沒什麼可惜的。”

雍正一朝,僅僅十三年,乾隆當皇帝幾十年,數量上肯定沒法比的。

但瓷器收藏界有句話叫:“明看成化,清看雍正”,說明雍正時期的瓷器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雍正年代的琺琅彩瓷器,器形之美,可與纖細秀麗著稱的明永樂、成化瓷相提並論,在產品質量和工藝技術方麵均達到登峰造極的程度,其小件器皿線條柔和含蓄、輕巧俊秀,實用而美觀。大件器皿端莊典雅,講究線條變化,質樸古拙,比例協調、輕盈秀麗、規整而不厚重。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