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五章 黃會長的考驗(2 / 2)

南唐時,李後主酷嗜文事,對於造紙亦極經心,著名之紙有會府紙。

至宋,則紙之進步已登峰造極,以前之名紙無未仿造,而尤以澄心堂紙為最佳,宋代著名書畫大家多用此紙。

……

大家可以發現,紙張的發明和進步,早就文化的繁榮。當然,不能說全部功勞都是紙張的,但你不能否認它在文明發展曆程裡麵的重要作用。

眼前的這幅作品,紙張是明朝的新安箋,在當時也屬於名紙。

“那要是從書法本身來分析呢?”

胡楊笑道:“如果就考慮書法本身,你們看這幾個字。”

“有什麼問題?”

胡楊想了想:“怎麼說呢!意境這種東西,很難用語言表達出來。簡單講,這幾個字不夠飄逸。”

“你們也知道,蘇軾創作這幅作品的時候,正值四五十歲。這個階段,往往都是書法家、畫家等的巔峰期。

蘇軾這個時候的書法,很流暢自然,給人一種灑脫的感覺。

你們在看這幅作品,尤其是我點到的那幾個字,非常規矩地落在紙麵上,收筆好像還有點猶豫。那麼,這就很不對勁了。”

聽胡楊說完,黃會長就忍不住鼓掌:“好!好!好!不愧是蘇軾書法的繼承者,分析得很到位,問題也就這麼些了。”

然後,他告訴胡楊,這幅字是他從日本高價掏回來的。起初,也沒想到是贗品,回國之後,認真研究,就發現了不對。

剛拿回來的時候,很多書法界的同行,一度認為這才是蘇軾的真跡,引發了不小的爭議。

而剛才,胡楊隻看了一分鐘不到,居然就看出問題來。可見,他對蘇軾書法的理解程度有多深。

此時,黃會長才真正承認胡楊的書法造詣。

可以說,他剛才的那句話傳出去,幾乎就等於告訴外界的人,胡楊有能力成為蘇軾行書的繼承人。

要是沒黃會長那句話,胡楊要敢自稱,絕對要被人笑話,嘲諷他狂妄自大。

黃會長卷起那幅字,遞給胡楊:“小胡,這幅字就當見麵禮送給你,希望你再接再厲,把書法這門藝術發揚光大。”

胡楊愣住,前不久他還在人家這裡大鬨,現在黃會長不僅沒有責怪,還送他這麼珍貴的墨寶。

儘管這是臨摹的,可藝術成分也很高,很值錢的呀!放到拍賣會上拍賣,百萬都沒問題呀!

唐宗微笑著看著一幕。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