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二章 鐵保(1 / 2)

當然了,不是胡楊看不起滿人,看不起鐵保和成親王永瑆。這兩位的書法,確實也挺厲害的,這沒必要黑。

然而,實事求是!拋開其他的因素,單單比拚書法的話,他們還真比如梁同書和王文治。

畢竟“翁、劉、梁、王”才是後世真正公認的清四家。

“那我這副字,究竟是清朝哪位書法家的作品?”劉發緊張得手指都絞在一起,因為有力,手背的青筋都冒出來,他自己不自知而已。

胡楊看到這,笑道:“這是鐵保的作品,我們以前就遇到過。論收藏價值,鐵保的書法還是很不錯的。

不過,你這保存的不好,有一定的損壞,所以肯定是要打折扣的。”

鐵保早年曾學“館閣體“,後學顏真卿,糾正“館閣體“帶來的板滯之病。他謫居吉林時仍勤於臨摹古法帖,引起眼病,刻有《惟清齋帖》。

沒聽說他練過歐體,但從這幅字來看,他的歐體書法也相當厲害。

彆看鐵保是滿族人,其實他的官途也不能說順利,最後的結局還不怎麼好,遭受到免職、流放等,而且還不止一次。

鐵保對於書法十分深愛,這可以從他的一首詩中看出:“半生塗抹習難除,一任旁人笑墨楮,他日兒孫搜畫篋,不留金幣但留書。“

雖然久居高位,但他隻想留給子孫他的書法。

記住網址m.luoqiuzww.

鐵保楷書取法顏真卿的厚重,又轉師多家,成就自己;他極善吸取晉唐名家中有益的書法營養,草書除了師法懷素等人,更加推崇和師法張旭,正因為他遍臨遍學晉唐名家的法帖,才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書法麵貌。

從史書記載裡麵,確實沒怎麼提過,鐵保還精通歐體。

畢竟歐體和顏體,其實都是楷書,很少人會去研究兩種同屬於楷書的字體,而且還都被他琢磨出精髓來,這就非常難得。

“那大概值多少錢?”劉發追問。

大家都能理解他的心情,所有人帶著傳家寶去鑒定,最關心的不是真不真跡的問題,而是值多少錢。

不能說人家俗,這才是最真實的正常人反應。

“如果保存得好,三十萬起步,現在恐怕就二十萬出頭,甚至十多萬,具體不好說,要看買你這幅字的人,有多在乎。如果是鐵保的粉絲,他們肯定不介意多花幾個錢,對不對?”胡楊笑道。

還真彆說,鐵保書法的粉絲還挺多的。

滿人裡麵,鐵保、納蘭性德這些人,後世人對他們好感蠻重的,乾隆皇帝都不一定比他們受歡迎。

何況,乾隆還是一個備受爭議的皇帝。他在位的時候,清朝確實還算不錯,國家治理得不好不壞。但這個人好大喜功,從他四萬多首詩就能看出來。

他最著名的一首詩,就是那首“一片一片又一片,兩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片,飛入蘆花都不見。”

而這首詩,最後一句才是點睛之筆,偏偏最後一句還是彆人給他補上去的,這就有點尷尬了。

說實話,他這首詩前三句的水平,真的就是幼兒園的水平。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