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九章 千古疑墓的消息(2 / 2)

從這也能看出,胡哥乾脆退出書協,是一個非常明智的選擇。

打了一棍你們,我就跑,你們又能怎樣?

捅了這麼大的一個簍子,胡楊還真就是轉身就走,根本不管後麵會引發怎麼樣的後果。

事實上,胡楊選擇這麼做,也並非沒有自己的意圖。沉寂了好久的直播係統,又到了發獎勵的時候。

這一次獎勵比較特殊,居然是一處藏寶地。

達到獎勵標準之後,係統發來提示,透露了成吉思汗大墓的所在地。這讓胡楊多少有點興奮。

成吉思汗的墓地,幾百年來一直是個謎,不僅中國再找,蒙古那邊也不例外。

據說,遵從成吉思汗“秘不發喪”的遺命,他的遺體被送回故鄉,陵墓深埋,萬馬踏平,墳地成為森林。所以成吉思汗身葬何處不得而知。

其實不隻成吉思汗,元朝君主的陵墓都未能得到確切考證,這與元代的喪葬風俗有關。元朝雖然入主中原,卻仍然保留了蒙古習俗,反映在葬製習俗上,貴族實行秘密潛埋習俗。

據史料記載,蒙古貴族死後不起墳,埋葬之後,“以馬揉之使平”,然後在這片墓地上,當著母駱駝的麵,把子駱駝殺死,淋血在地上,派千騎士兵守護。

到來年的春天,草生長茂盛之後,士兵遷帳撤走,而一般人所看到的隻是茫茫草原,不知其墓地所在。如果皇帝要祭祀時,就拉著那隻母駱駝引路,若見到母駱駝悲鳴之處,就算墓地了。

百年來,一直吸引世界各種人來尋找成吉思汗陵墓的重要原因,就是在成吉思汗的陵墓內可能存在大量寶藏。

想想,成吉思汗東征西伐二十多年,滅掉了多少個國家,掠奪的財富也是非常驚人的。

曾經,有人預測過,鎮國之寶傳國玉璽,就在成吉思汗的大墓裡麵。

眾所周知,傳國玉璽是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藍田玉鐫刻而成,為中國曆代正統皇帝的證憑。

秦之後,曆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也。得之則象征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儘“。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

曆代欲謀帝王之位者你爭我奪,致使該傳國璽屢易其主,輾轉於神州赤縣凡兩千餘年,忽隱忽現,終於銷聲匿跡,至今杳無蹤影,令人歎息。

明朝的時候,朱元璋為了找回傳國玉璽,好幾次深入草原,對元朝皇族窮追猛打,打得人家苦不堪言,可都是無功而返。

說明,元朝的時候,傳國玉璽還在。可到了明朝,徹底失去了傳國玉璽的消息。

也正是這樣,大家才會猜測,傳國玉璽就在成吉思汗的陵墓裡麵。

關於這座大墓,眾說紛紜,大部分人覺得應該在外蒙。蒙古國的人也是這麼認為的,所以這些年來,他們一直都在尋找,畢竟那是一個巨大的寶藏。

胡楊看了係統發來的定位,心裡頓時鬆了口氣:妥了。

儘管這種陵墓,他不可能從裡麵拿到好處,國家都盯著呢!誰伸手都是有大麻煩的。不過,胡楊還是希望這個寶藏位於自己國內。

這麼一來,蒙古國想要爭,就沒那麼容易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