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二章 日本畫(2 / 2)

胡楊跟大家普及,自日本的飛鳥和白鳳時代開始,日本就積極引進中國繪畫、佛教和儒學,其繪畫技法深受中國魏晉南北朝和隋唐畫風的影響。

到了德川幕府末期乃至明治初期,中日文人畫家交流頗多,以江稼圃、伊孚九、張秋穀、費晴湖、沈銓等為代表的中國畫家東渡日本交流和傳授中國畫技法,在當時的日本掀起了全社會對漢文化學習的潮流,對當時日本南畫的發展具有極大影響,形成了漢畫派、南蘋派等七大畫派。

以此為契機,不少新興的繪畫藝術和美術社團湧現出來,並誕生了如富岡鐵齋、橋本關雪、高島北海這些文人畫名家。日本學術界也常常會拿富岡鐵齋、橋本關雪與中國的黃賓虹、傅抱石相比較。

據胡楊所知,明治維新之後,日本畫開始受西方美術的影響,流行借鑒歐美的油畫、水彩、水粉。因此,德川幕府末期到明治初期的“中國風”日本畫顯得尤為難得。

“那值錢嗎?需要拿到日本去轉手?”蘇合追問。

就連他老子,也望過來。其實,隻要是古董,他覺得哪個國家的,並不重要。

隻是,他沒有想到,自己居然掏到了一幅日本畫,他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

另外,大叔也很想知道,日本古畫又是什麼行情。

“日本畫,自然是賣給日本人最劃算。在國內,日本畫是沒有太大市場的。我們國家古代的畫作,無論是哪個方麵,都要碾壓對方的。所以,國內收藏家,對中國以外的水墨畫興趣不大。

至於日本畫的價格,其實和我們國內是一樣的,都是看畫家的名氣。

這幅畫的畫家,是富岡鐵齋,在日本的名氣頗大,所以肯定能賣一個好價錢。”胡楊告訴大家。

他解釋,富岡鐵齋被稱為詩書畫印四絕的大師,是日本文人畫最後的集大成者。他一生崇拜蘇軾,創作了大量以東坡為主題的作品,從蘇軾的逸聞趣事、朋輩雅集,到他的詩意畫,還有明清文人畫家常畫的赤壁賦圖,在鐵齋的筆下都有表現。

早年,富岡鐵齋研究董其昌,鑽研徐渭,同時還翻譯和校訂多部漢學著作。他

從中國明清繪畫入手,泛學日本諸派畫風,兼收並蓄,竭力倡導傳統繪畫,對儒、佛、神道都有涉獵。

大家一聽,好吧!又一個蘇軾的鐵粉。

不得不說,宋代大文豪蘇軾的影響力是真的大。

“蘇軾,在古代簡直就是現在的大明星,粉絲很多。”華仔忍不住說道。

胡楊笑道:“可不僅僅是蘇軾,中國古代,很多詩人、畫家、書法家,在日本都是明星,深受崇拜。

有些日本文人,甚至恨不得生在中國。

比如日本關東畫派領袖——橋本關雪。

他同樣是中華文化的敬仰者。在他的筆錄裡麵,曾多次提到,很遺憾自己不是中國人,不在中華長大,對各地名勝古跡觀光機會不多,每隔一二年便來旅行寫生一次,以彌補缺陷、增強修養。”

禁止轉碼、禁止模式,下麵內容隱藏,請退出模式!

原本,一直處於世界頂尖的中華,一下子淪為二三流,在清末民初的時候,甚至變成半殖民,大家的落差很大。也就難怪,大家對清朝始終沒有太多好感。

“這幅畫,想要轉手的話,最好就是交給國際拍賣行進行拍賣。”胡楊提建議。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p/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