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爭執(2 / 2)

古代穿越日常 鳳棲桐 5971 字 11個月前

有時候得了好的布料給李富做身衣服,有時候叫馬小丫給李富送些飯菜,在李富來家裡做客的時候,還會好生招待,這便已經叫小叔一家很是感念不已了,因著李富,李鸞兒和小叔一家關係倒是越走越近,便是李梅,在來城裡趕集時,也在李鸞兒家中住宿過。

李鸞兒邊走邊想,眼瞧著風雨越大,步子也越發的快了起來。

沒用多久,她看到路旁的小食店,看那酒幡迎風招展,不由的笑了。

這小食店入夏就蓋好了,後來好好的裝修了便開始營業,才開始的時候生意清淡,可因著小店食物新鮮美味,果酒又很好喝,慢慢的打開名氣,這過路的旅人,還有許多周圍村子裡的人都會過來打牙祭,讓小店生意越來越好。

李鸞兒瞧著屋頂上冒出的白煙,雖然自處風雨交加的寒冷之地,可卻覺得一陣溫暖。

她快步走過去,進了那原木做的古樸大門,便有一個小二模樣的人上前笑道:“大娘子可回來了,郎君和小娘子正念著您呢。”

“三兒。今兒生意怎麼樣?”李鸞兒一邊把獵物放進廚下,一邊問那小二。

說起來,這小二是小嬸子娘家的人,是小嬸子的親侄子。小嬸子娘家過的不是很好,她這侄子自小沒有父母,靠吃百家飯長大,小嬸子一直憐惜他,在得知李春這小食店要找店小二時,就厚著臉皮上門,想叫自家侄子秦三兒在小食店裡幫忙,起碼可以讓他吃的飽穿的暖。

李鸞兒想著總是雇人,雇誰都是雇,小嬸子又求上門來。駁了她的麵子總是不好,就答應下來。

等這秦三兒來了,李鸞兒一瞧倒好,這真是個人才,不說秦三乾活利落勤快。隻說他精明乾練,善於和各式人等打交道,就這項本事就極不簡單的。

李鸞兒很是滿意,就留下秦三兒,除去一年給他做幾身衣服,管他吃飽飯外,每月還給工錢。這工錢李鸞兒和小嬸子講好了,三分之一給秦三兒讓他花用,剩下的三分之二幫他存著娶媳婦。

小嬸子覺得李鸞兒這想法很好,忙不迭的同意,如今,李鸞兒幫秦三兒存的錢已經夠蓋兩間茅草房了。

秦三兒是個知道好歹的。在小食店乾活儘心儘力,很得重用。

他過去幫李鸞兒把獵物收拾好,笑道:“今兒風雪大,倒是沒什麼客人上門,隻有幾個外地的客商吃飯。小娘子說,等他們走了,咱們就關門,今天晚上大家一起吃鍋子,好好的熱鬨熱鬨。”

“這個好。”李鸞兒把皮毛坎肩脫了,又把皮帽子也摘了:“我進去瞧瞧,一會兒他們走了,咱們就關門閉戶。”

從廚下出來,李鸞兒直接進了前堂。

這裡已經改成飯莊式樣,廳堂很大,裡麵擺滿了桌椅,李鸞兒掀開棉布門簾推門而入,隻覺一股子暖氣撲麵而來。

這廳堂大,李鸞兒又是從入春就開始買黑石積攢的,家裡不缺那些個東西,便在屋裡弄了兩個大大的碳爐燒著,燒的整個廳堂都如春天一般溫暖。

李鳳兒又是個愛美的姑娘,見屋裡暖和,便買了漂亮的花盆子,種了好些花兒,這一進屋子,感受那股熱氣,再看看綠葉紅花,哪裡還會有身在冬天的感覺。

李鸞兒進來,才說要去爐上提水泡壺茶喝,就聽到李鳳兒與人爭吵的聲音:“我說你這人怎麼回事,沒錢你進來吃的什麼飯,這樣大的風雪天氣,誰也不容易,你若進門就說沒錢,跟我們討口吃的,我們也不會趕你出去,茶飯自然也不會缺了你的,可你呢,一副大爺樣子,叫了那麼一桌子菜,還全都是野味和最值錢的青菜,弄的我們忙上忙下的給你做了,吃不完的你彆吃,留著我們也能接濟一些窮困的旅人,你倒好,全都給禍害了,臨了,結帳的時候告訴我們沒錢,你說你這人怎麼這副德性,真是……”

被李鳳兒罵的那人倒也不生氣,反而好商好量的說道:“小娘子,我哪知道我錢包掉了,身上沒錢,這不,一結帳才曉得銀子沒了,小娘子且寬心,你記在帳上,我保準不賴你的銀子。”

“呸!”李鳳兒啐了一口:“你說的倒好聽,你是哪根菜,我又不認識你,記什麼帳,你一走六二五,我們這銀子找哪個討去。”

被這麼一罵,那人有些生氣:“你怎麼說話的,我又不是故意欠帳不給,你怎麼說的那麼難聽。”

“難聽怎麼著。”李鳳兒壓製不住自己的爆脾氣,從帳桌後麵出來:“你點的這些菜一共十五兩銀子,足夠中等人家一年的過活了,我們這樣的小店一年忙到頭才掙多少銀子,你一下子欠這麼多,我說話難聽,難聽還是好的了,我還沒打你呢。”

說著話,李鳳兒舉起拳頭來,那人趕緊抱了頭:“君子動口不動手。”

“我可不是君子,我不過是個小女人。”李鳳兒的拳頭到底沒落下來,李鸞兒隻聽的稀奇,轉身去瞅,卻見那欠錢的人穿著青綢袍衫,衣服上繡紋精致,看起來就很值錢,他一頭黑發梳起,在頭頂用同色的綢緞紮起,又用玉簪子固定住。

他慢慢站了起來,李鸞兒一瞧,這人長的還真不賴,麵白如玉,唇紅齒白,大約十五六歲的樣子,正是翩翩少年郎,也怪不得李鳳兒打不下去了。

“小娘子。”那人站了起來:“在下姓秦名冒,路過此地因貪玩和家人走失,風雪之日見你們這家店乾淨整齊,又實在餓了就進來吃些東西,實不想銀子早丟了,小娘子,實在是在下的不是,在下給你賠罪,你若是不願意記帳,在下就留在這裡,等家人尋來,自然少不了你的銀子。”

李鳳兒一聽倒是笑了:“這樣最好不過了,等你家人來了,得把你欠的連本帶利還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