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還真是沒法勸。
李青荷想了想,提議道, “如果換一個人我還能去給娘提一下, 但現在這種, 是肯定不行的,要麼, 我幫你給娘說, 這婚事往後放一放?”放一放,興許她自己就沒了這心思了。
五妹點頭, “謝謝四嫂,要不是你, 我也不敢說。”
李青荷覺得, 她很有必要糾正一下這姑娘的想法,正色道,“五妹,其實過日子呢, 不是說看誰靠譜就嫁這麼簡單的, 你得看人家的能力, 最起碼得養得起你, 比如說,如果你生病,他得請得起大夫買得起藥,要是有孕,他能買得起雞蛋和肉……還有,這家中的人也是很重要的。人不能太多, 不能有那種不知道自知之明的……”
這說起來就太多了,五妹聽著,漸漸地笑了出來,“四嫂,照你這麼說,我怕是嫁不出去了。”
見她笑了,李青荷微微放鬆,“你願意為了他退步,你自己要覺得值得才行。說句不好聽的,你四哥也是一樣,以議親來說,他不是最後好的人選,但我願意,而他值得。”
周承康走到門口就聽到了這話,嘴角的笑容溫柔起來。
聽到動靜,五妹回身,看到她哥回來了,忙站起身,“我得回去了,四嫂,明天我來問你要尺寸,這雙做完就幫你納。”
等五妹走了,周承康進門,伸手把她擁進懷中,“方才的話再說說,我想聽。”
夫妻兩人的笑聲隔著門板傳了出來,還未走遠的五妹回頭,若有所思
其實最要緊的,是兩情相悅吧。
早前李青荷說要去縣城不是假話,鎮上幾家酒樓用的魚並不算多,這都幾個月過去還沒用到一半,池塘中的魚養大了之後,最後的這段時間養起來並不劃算,因為魚食照吃,但魚卻不怎麼長。
兩人找了個時間,撈了一天魚,半夜的時候就出了村,也沒跟誰說,直接去了縣城的路。
兩輩子李青荷都沒去過縣城,倒是周承康去過幾次,駕馬車需要一天一夜。
鎮上去縣城有官道,附近沒聽說有人劫道之類。不過一路上兩人不敢停,魚悶得太久就會死,又是帶了乾糧的。趕了一日夜,他們到達縣城時,天還沒亮,城門沒開,但城門口卻堵了許多人,大半都是趁著天亮後進去賣菜的菜農。
馬車排著隊,李青荷悶著了魚,就把簾子掀開。好奇的人瞄一眼就會看到車上好幾桶魚,立時就有人問,“這魚怎麼賣?”
“十八文一斤。”李青荷想著鎮上送酒樓是十二文,運了這麼遠,怎麼也得貴些。
聽到價錢,那人眼睛一亮,身子已經往前擠了,道,“我選一條。”
不隻是他,周圍好幾個人都要買。
兩人有些愣,萬萬沒想到還沒進城,生意就開始了。
等到圍著兩人的菜農散開,馬車中的魚已經少了三成。李青荷壓低聲音,“是不是我們倆賣的太便宜了?”
周承康搖搖頭,“不知道,我去幫忙喂魚的池塘,比我們近一大半的路程,我隻是幫喂了幾天,不知道他們的賣價。”
應該柳家村那個賣魚的也是在那邊買的,並沒有到縣城中這麼遠,真真要是在縣城拿的,應該更貴才對。
兩人方才在賣魚的時候就打聽好了賣魚的地方,那是個熱心的大娘,還說她帶路。
既然要人家帶路,李青荷乾脆讓她上了馬車。
大娘是個健談的,“你們這魚啊,比城內便宜,一斤少兩文,要不是嫌不好拿,我也要買一條。”
李青荷笑了,“你幫了我們,一會兒到了地方,我十五文賣你一條。”
聞言,大娘一喜,“說話算話?”
李青荷一副大方的樣子,揮手道,“絕對算話。”
大娘頓時就更高興,把城中幾處可以賣魚的地方,包括哪邊熱鬨,各處收多少攤位費用都跟兩人說了,到了地方後,挑了一條她覺得最大的稱了,高高興興的走了。
縣城果然熱鬨,他們倆那點魚,還沒到早上就賣完了。
魚賣完,兩人找了個食肆坐了,李青荷看著外麵熱鬨的人群,笑著低聲道,“以後我們的魚養大後,都可以送到這邊來。遠是遠一點,但賣得快呀。”
還有個原因,鎮上賣魚的那個大叔,但凡是他們去賣魚,難免影響到他的生意,要知道他可是獨一家,上一次兩人賣魚的時候,他那眼神讓人不舒服。李青荷也理解,也是因為這個,兩人沒有再去擺攤,而是送去了酒樓,其實也影響他了,原先那些酒樓都是拿他那邊的魚的。
地方不大,就是有這樣的弊端。這一次兩人到這邊,也是為了試水。
兩人等著吃完了飯,就去了街上逛,縣城的街道寬,路上馬車牛車各種都有,衣衫也是,有穿補丁的,但也有穿綢緞帶著隨從的富貴人。
兩人去了布莊,李青荷買了些布料,還給餘妍帶了些精美的繡線,又忍不住買了些好看的碗碟,兩人搬新家,這些都要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