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村中的人家家戶戶都把糧食收了回來,而李青荷,對著地窖裡的番薯發愁,這玩意兒堆太多了它要壞,再有就是,他們兩個人吃不完這麼多,拿來喂豬又太可惜。
想了想,乾脆拉去鎮上賣,這個烤出來味道還是很好的,臨走前她煮了一籃子,拿來當乾糧還是不錯的。
賣三文一斤,還能試吃,一天賣出去近兩百斤,鎮上好多人都知道了那番薯,包括種子鋪的那夥計,彆人不知道他們家買了多少種子,但他最清楚,才買三十斤種子,這就賣了近百斤,還不知道家中有沒有,這麼一算,種這個很劃算啊。
但是這法子沒人知道,他想了想,跑進了後院告訴了掌櫃。
這種子鋪的東家,其實是縣城裡的,凡是種子鋪,都對著這堆番薯發愁,根本賣不掉。好在便宜,賣不掉的自己也就認了栽。
現在聽說有人很會種,幾十斤種子能種出幾百斤來,瞬間就坐不住了。這東家和知縣有些關係,想了想,直接跑了一趟後衙。
李青荷賣了一趟番薯,賣去了一小半,兩個人在地窖裡翻,壞了的挑出來,就聽到院子外有人敲門。
周承康去開的,本來以為是他娘或者是嶽父大人過來,沒想到打開門就看到一架青棚馬車。
馬車在鎮上還是蠻多的,他有些疑惑,看向麵前敲門的人,一身細布衣衫,有些像大戶人家的隨從。再一看那馬車旁站著的,居然還有個帶刀的衙差。
頓時就更加疑惑了。
隨從一樣的人笑著拱手,“請問,你們家是不是賣了番薯?”
青棚馬車還沒進村時,村口的眾人也沒多在意,這村裡住的人多,來往的馬車也多,但等馬車到了近前,卻發現前麵趕車的車夫衣衫有些不同,和來村裡丈量地的那些衙差有些相似,好好的衙差來村裡做什麼?
正常情形,應該是直接找村長,或者是村長去鎮上接人。
但看那馬車去的方向,就不是村長的家 ,眾人瞬間回神,這次要出事,衙差過來,肯定是來抓人的呀!
立刻就有人去了村長家中報信,剩下的好多人不遠不近的跟著馬車,看到馬車直接越過村子,直奔荒地上的新房子。
“周家老四犯了事了……”
“能犯什麼事呀?”
“他們那麼多房子和地,誰知道來路正不正?”這個語氣酸溜溜的,一看就是不忿的。
“ 那些銀子,不都是賣魚掙的嗎?”
“要是來路正,為何衙差會到她家去呢?”
一群人站在新房子不遠處,假裝在李青荷的地裡尋摸野菜,其實暗暗注意著這邊的動靜。
周承康出去半天不來,剛好李青荷有些渴,自己出了地窖打算去喝水,剛一爬上去,就看到他帶著幾個人過來。
為首的那人三十多歲模樣,麵容肅穆,但此時嘴角微微帶笑,還算溫和。一路上頗有興致地四處觀望,而周承康站在一旁領路。
這誰呀,就往後院領?
李青荷知道他不是那不靠譜的人,當下站在原地,就聽他道,“這是我媳婦,番薯的種法就是她想出來的。”
聽到這句,再看麵前的人一臉正氣,隱隱猜到了他們的來意。
幾人看了地窖中的番薯,喜不自禁,然後到了屋中坐下,為首的人才開口道,“實不相瞞,我姓林,來了這縣城五年了。”
知縣就姓林來著,也是上任了五年。再看看邊上帶著刀的衙差,麵前這人的身份呼之欲出。
他語氣頓了頓,“今日特意為了這番薯法子而來。”
“這東西是前年由埔國帶回來的,據說那邊的人靠著這個從不用餓肚子。但到了我們手中,卻始終不得其法,甚至有老農提出切塊種,雖然提高了些產量,但還是與傳聞相差甚遠。”
聽到這裡,李青荷坦然道,“我願意交出法子。”
聞言,幾人臉上都不由得露出笑容,林知縣還頗有興致的在他們家轉了一圈,之後才上了馬車離開。
外頭荒地裡的眾人本以為會看到身帶枷鎖的周承康兩人,沒想到客客氣氣的就把人送了出來。
有人忍不住道,“這哪是來拿人,分明是來做客的吧?”
聽到動靜的張海瑤也抱著孩子過來了,此時眾人都看向了她,好幾個人問,“他們何時認識了衙差?”
張海瑤麵上一臉了然,絲毫不慌,“……”其實她也想知道。
作者有話要說: 明天下午兩點見。網,網,大家記得收藏或牢記, .報錯章.求書找書.和書友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