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1 / 2)

楊家人回來了, 村裡人還是挺關心的,倒不是因為彆的, 隻是好奇楊父他們的事情, 比如被判了幾年啊,或者是審案子的時候都怎麼審的,再比如看的人多不多,更甚至, 村裡人好多還沒有去過縣城,隻聽說繁華,也不知道到底如何繁華, 要是有人願意說, 得空的話他們能聽一整天。

不過現如今楊家的情形也不適合上門去問。

楊家父子倆入獄,乍一看倒像是楊蘭柔招贅了一般, 徐母甚至還上門了一回,非說楊家父子都不在,他們家還不上銀子,要楊家把房子的名改成徐父的,算是抵了那張借據。

其實楊蘭鴻分到的銀子還完了村裡人,還剩下一點,還了徐家五兩,現在隻欠十兩了。

但這房子無論如何也不止十兩,彆說楊母,就是楊蘭柔都不答應。

後來徐母退了一步,讓把名改成徐昌詰的, 也算是抵了債了。

其實也挺過分,明擺著欺負楊家。

但楊家還真就不能再拒絕了,本來他們是從外麵搬進來的,又因為借銀子和村裡許多人都撕破了臉。如今雖然把銀子還上,卻也隻是不被眾人孤立甚至是驅逐而已。

徐家在村裡多年,要真是連他們家都不來往了,就真的徹底被孤立了。

在鎮上還好,如果在村裡這樣蔽塞的地方被孤立其實是很可怕的事,不說彆的,村裡發生的任何事都不知道,就如被蒙住了眼睛一般。

楊母沉思良久,終究是點了頭。

點了頭,房子變成了徐昌詰的,徐母滿意了,徐楊兩家繼續來往了。

因為這事,徐母還特意告知了親近的人家,在村裡能夠有那樣的獨門小院,是很厲害的人家,不說彆的,兒女婚事上,就能順遂許多。

李青荷再沒想到,兜兜轉轉他們還是做了鄰居。

現在她顧不上這個,地裡的番薯該挖了,村裡的各家雖然支著耳朵聽楊家發生的這些事,但說到底還是自己地裡的活計最要緊。

周母也要忙著回去乾活,周承康本意是想讓她帶孩子,然後李青荷這邊請好人之後,順便就給她把地裡的活乾了,但她不肯,攔都攔不住,自己就回去了。

和往年一樣,各家的糧食還沒收完之前,是不會有人出來幫忙的,但總有例外,比如趙大山,他不是例外,他是自己確實沒地,人家秋收,他忙著各處打短工,幫著李福乾了兩天之後,就自己跑到李青荷家來幫忙了。

各家都忙,包括隔壁的徐昌詰兩人,他們也自己扛了鋤頭去地裡挖番薯。還有,以前秋收不下地的錢氏,也帶著孩子去了地裡,錢家的地被尤氏種了,她找上門大吵一架之後,尤氏那邊理虧,大概也有幾分看笑話的意思,把地還給了她。

再有就是趙添福的地,種他地的人是他本家的堂兄,早就跟村裡眾人說了,年紀大了乾不動了,等把地裡的糧食收回來,明年就不種了。

其實就是想要和趙添福撇清關係,那可是個敢明搶的賊,誰敢和他繼續來往?

無論誰種,都要分一半給錢氏,因為趙添福的兒子在她那裡。

秋收都忙,但都很歡喜。今年算是豐收,去年眾人種番薯得了甜頭,種得更多了,這東西頂餓,且吃起來並不覺得剌嗓子,現在村裡人想出了許多吃法,比如煮熟了之後做成餅子放一點點油煎成兩麵金黃,就是很好吃的東西了。彆說大人,就是孩子都喜歡。

這樣一來,每天吃一頓番薯。一年下來,能省下不少糧食,就能把糧食賣掉換銀子,便宜又好吃,頂好的東西。

忙忙碌碌半個月,李青荷總算是把番薯和麥子都收了進來,又讓人幫著打理了幾天地,今年的秋收就算是好了。

那番薯她吃不了這麼多,直接讓周承康拉去鎮上賣掉,每到秋收的時候,鎮長家就開始收番薯和糧食,收完了之後送去縣城那邊,據說價錢還不錯。

秋收完了,今年天氣還挺好,李青荷接來了黃大夫,地裡的藥材種了大半年,有的可以收回來了,不過因為不多,就李福和趙大山來幫著,兩三天就收完了。

藥材雖然大半都是春天種,但其實秋日也可以種的,他們還種了幾天藥材,才算是閒了下來。

一閒下來,兩人又開始上山打獵,這一次特意帶上了希鈺,主要是帶他出來玩兒,早前看到周承康的弓箭,他還非要,他爹本就是個寵孩子的,花了半日時間,給他做了一把小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