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2 / 2)

暢遊六零年代 嗬氣成霜 5066 字 10個月前

“知道,你彆擔心。哥哥槍法很準的。”樊旭日愛憐的摸摸妹妹的頭。家裡出了事,妹妹也懂事了。會幫著做活,會能嫂嫂吃食,還會打獵。栓柱是老實聽說,但他彆想高攀自己嬌養長大的妹妹,想也彆想。等日子安定下來,還要讓妹妹上大學。

樊家一共六口人,樊爹、樊娘、樊旭日、倪蘭兒、樊旭星以及栓柱,樊爹聽閨女的話,將烤兔肉分成大小差不多的六塊,一人一塊,當然,私下裡樊娘舍不得吃上一口,給丈夫與兒子一人一半,見此,樊旭星分了一半給樊娘,盯著她吃完才離開,另一半樊旭星收入空間,晚上再給嫂嫂,懷著孩子容易餓肚子,而儲物空間內很多東西沒有好理由取出來。

飯後,各家各戶開始搭起簡單的帳篷,今晚就歇這裡了。

一路行來,頭幾天連尋找乾淨水源已非易事,乾旱已使河水近乾枯,路邊的小水窪不大乾淨,每每此時,樊旭星總是將水換掉,換成‘靈氣空間’內的洗澡水,就是那一池被她泡過無數次澡的靈泉。因是洗澡水,樊旭星對樊母熬的小米粥總是食不下咽,趁人不備偷偷倒給嫂嫂,嫂嫂腹裡的侄子已近六個月,因這一係列的變故,嫂嫂有些鬱鬱寡歡,這對母體與胎兒都是不好。隻希望,快快到地方。

如今,一進入開封地界就好多了。今晚大家都燒熱水擦洗身子,男人們在不遠處的河內遊水來著。

一路走走停停,有驚無險地,兩個多月後,樊家人停在了信陽地界羅山縣。

一路上,有人留在了開封,有人去了洛陽,有人去了漯河,有人留在了周口,有人留在了駐馬店。一路上,遇到過鬼子,遇到過偽軍,遇到過土匪,遇到過災民。一路上,有人死了,有人傷了,有人殺了人,有人傷了人。

信陽,河南省地級市,位於河南省南部,東鄰安徽,南接湖北,是河南唯一一個屬於南方的城市,其語言、文化、飲食習慣都是更像湖北,被稱為河南裡的‘小江南’。

信陽自然生態環境良好,氣候宜人,雨量豐沛,植被茂密,山青水秀,素有‘北國江南,江南北國’之美稱。但這兩年乾旱影響,收成也大不如從前,雖說沒有逃荒與餓死之事,但一年到頭,也是喝稀的對付著。好在春夏秋三季,山上有野菜野果也能果腹。

1942年,12月

穿著臃腫難看的花棉襖、黑棉褲以及黑棉鞋的樊旭星,沿著道找了半天,才看到一家賣糧的,走進裡麵一看,掌櫃的坐在櫃台後麵專心致誌打著算盤,兩個小夥計正在忙著,見進來一位白淨姑娘,其中一個小夥計放下手中的活,問:“姑娘,買糧呀?”

樊旭星“哦”了一聲,四處打量,高高的木櫃把各種糧食圍起來,客人隻能看到卻摸不到,店裡隻有幾種糧食,品類不多,品相不佳。但還是得裝模作樣的買一些,也好在裡頭加一些彆的。

“這,什麼價?”樊旭星指了指那黑麵,還是多買一些粗糧,不好招搖。

“這是最便宜的黑麵,十元一鬥。”小夥計道。目前,兩個大洋能換八十元,但時時在變,總得來說,還是大洋比較保值。

樊旭意想了想,現在一鬥等於十斤上下,點了點頭:“有送貨嗎?”家裡的驢,讓大哥與栓柱帶走了,自行車也賣掉了,大哥他們上山找村子去了,縣城的日子也不好,有田地或是有店鋪的平民,得上稅;沒田地沒店鋪的平民,大冬天裡開始要飯去了。吃住都是錢,樊爹打聽過了,山裡頭有些小村莊不必納稅,聽說山路十分難行,但,日子過得比縣裡的平民要好。

“買多的話,送的。”

“玉米麵怎麼賣的?”

“三十元一鬥。”

……

樊旭星又問了幾樣細糧,小夥計也不惱,都耐心的告訴了她。樊旭星看來看去,又轉了個圈,才道:“粗糧各十斤,細糧各兩斤。”接著樊旭星付了錢,又報上暫住的地址就離開。家裡計劃著嫂嫂生產後,孩子滿月就離開縣裡,上山去。哥哥帶著栓柱上山去找個房子,開了春,就可以帶著一家子上山。

樊旭星沿著縣裡的路一條一條的轉,轉完了才回家,租來的房子挺大的,正房三間寬敞明亮,樊爹樊娘一間,樊旭日夫婦一間,餘下一間是樊旭星的,還有一間小偏房是栓柱的,院子裡有口井,半年要兩個大洋。不是不想找間小的,可是沒有彆家出租的院子。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