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1 / 2)

暢遊六零年代 嗬氣成霜 5505 字 10個月前

2011年2月2日, 大連,舊城區

大連,彆稱濱城。

舊名達裡尼、青泥窪。

舊城區,以大連本地人為主。

大連的舊城區, 如同國內所有的城市般, 密密麻麻的公交車,到處亂竄的出租車, 紮堆飛馳的三輪子。

舊城區的公共交通發達,但是也異常擁堵和擁擠。

如果翻開大連地圖,可以看到舊城區的路網大小不一,密密麻麻, 交錯分布。

“思芳, 你這樣客氣乾嘛?亂花錢……”申茉茉見衛思芳提著禮盒,道。今天, 她穿著白色羽絨服, 襯著她的皮膚白皙、唇紅齒白、眉目精致!她親熱地挽著衛思芳的手臂回家去。

“大過年, 應該的……”衛思芳笑道, 今日她穿著大號的橙色中長款羽絨服堪堪遮住臀部,下麵是黑色鉛筆褲,黑色平底靴,用戴著黑色羊絨手套的手提著一個超市禮盒,整個人水靈靈, 嫩得像根蔥。

倆個姑娘, 一精致, 一水靈;一美麗,一清新……各有千秋!

“我約了幾個高中同學,吃了年夜飯,我帶你去唱歌……”申茉茉媽媽離婚後,一心撲在孩子身上,申茉茉小學起就被媽媽送去上各類課外興趣班,唱歌、跳舞、彈琴、畫畫等等。

“嗯……”衛思芳見申茉茉真心想她去,便應了下來。

衛思芳邊走邊不動聲色打量著四周,她還是頭一回進入大連舊城區。

房子陳舊,有鐵護欄和晾衣杆,每家的一層都有一個舊舊的報箱,樓底下總有一群談論東家常、西家短的大媽,蔥鬱的綠化,小區內自己搭建的小棚總有一陣打滾子(起源於大連,流行的牌類遊戲)的歡笑聲。

“……老城常見的三種住宅:第一代是工廠的宿舍和六層的家屬院……第二代,是90年代商品房風潮後,建起的第一批商品電梯房,外觀普通、縣城味足,位置黃金,租戶眾多,人流複雜。有地下停車場,但往往不夠。電梯已經接近10年,電梯牆上貼得往往是某男科或婦科醫院的廣告……第三代,當屬10年後興起的大部分城市主城新興區域的中產階級樓盤,比如高新產業園的名盤大咖,華南區的小清新社區、以及在主城區域星羅密布的新樓盤,這些往往采用的是新的設計理念,有符合現代人需求的戶型,充足的車位…………我家屬於老城區第一代……”申茉茉見衛思芳好奇,便一一分析給外地來的同學聽,最後還不忘自嘲一句,從小呆到大的環境,她越來越難以適應,她媽媽也不讓她多回家,說舊城區住的都是什麼人?什麼環境?說居移氣、養移體……每每這樣一想,頓時覺得大學四年時光無比漫長。

“哎!茉茉,你就知足吧……像我這樣子山區來的,要奮鬥多少年,才能買得起這裡的舊房子啊……”倆人拐入一片老舊居民區,爬上了五樓,樓梯狹小,光線昏暗,牆上貼著各種紅字白底的巴掌大小廣告,從開鎖到通馬桶應有儘有。

“……在大連買房,還是比較劃算的,一萬多一點一平方,漲不了多少,但也是國內少數沒有多少泡沫的房價……”申家是早年建造的公房,一室一廳一衛一廚格局,油漆斑駁,空間狹小局促。

“我特彆喜歡大連,空氣好……可,難啊……除非中了彩票,不,中了彩票,我媽也會讓我拿錢給弟弟買……”衛思芳報怨道。

“姑娘家嫁個好老公就成,什麼都有了……”申媽媽的聲音從小廚房傳出來。

“阿姨,彆提了,本地好男人不大看得起外地姑娘……與我同一檔次的外地男人,大部分是沒有房子的……”衛思芳忙笑與申媽媽拉家常。心想:茉茉媽媽挺樂觀的,老公外遇離婚,一個人將茉茉拉扯大,她還這樣相信男人能給女人幸福。

“你們大工出來的學生不一樣,找個好工作,便是白領……再不擠,夫妻倆一塊努力幾年,有個五、六十萬便可以去新城區首付買房……”申媽媽是會計,分析頭頭是道。

“阿姨,我還是喜歡老城區,生活氣息濃鬱……去新城買房,還得搭個車子,那邊交通太不方便。”

“舊城區,以大連本地人為主;新城區,以東北其他來連的就業人口為主……像阿姨這樣的房子,估價便是六十來萬……”

“……思芳,來,看看……這是什麼?”茉茉坐在餐桌前,盯著手機瞧,突的出聲喊她。

“怎麼啦?”衛思芳湊近一瞧,念了出來:“微信啊,這個好,下載吧,記得邀請一下我……”騰訊公司已經推出了微信,過兩年,幾乎人人用微信,幾乎全部取代了手機短信、qq。

“你知道?”申茉茉點擊了下載,睜著漂亮大眼睛問道。

“聽說過……也是騰訊公司的,很方便的,可以文字聊天,也可以語音聊天,還可以發圖片,轉帳,發紅包等等……不大耗網絡流量。”衛思芳低聲解釋。

“哦,是考上清華的同學發來的邀請……”申茉茉眼裡掩不住的向往,她高考失利,大連理工是當時最好的選擇。

大連人對海有一種特殊的信仰!

喜歡吃海鮮,尤其是生吃更是一絕,無海鮮不成席!

申家也是如此,衛思芳見滿桌的年夜飯,幾乎有大半是海鮮……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