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6、修文中(2 / 2)

“殿下,您看給馬氏與劉氏提一提份位,如何?”太子妃扭過頭笑盈盈的望向身邊清俊淡雅的太子,馮氏出身書香門第,祖上曾出過三任閣老,她自己更是才貌雙全。

太子依舊隻是淡淡的點頭。

“那就封為承徽吧。”太子妃十分大度地道。

東宮妃嬪可設太子妃一人,良娣二人,良媛六人,承微十人,照訓十六人,奉儀二十四人。

“謝太子妃。”這一回,不管是馬玉瑩還是劉半夏都是心甘情願的謝恩。以她們的平民出身,就算是封個奉儀也是應當應份的。

東宮與皇宮一樣。

要升份位,一是要出身,二是要子女。

馬玉瑩和劉半夏,一沒有出身,二沒有子女。

可是太子妃不這樣想,等四下無人時,與身邊的馮嬤嬤道:“提兩個舊人,總比等著上頭賞下新人強……到底是皇後親自選出來的,又是伺候了殿下一年多的老人。”還是兩個宮女出身的,無才無貌。

“主子說得對。”馮嬤嬤點頭。比起才十五歲的太子妃,她們已經十八歲,不夠鮮嫩。何況,自家姑娘才貌雙全。

隨著份位的提升,劉半夏與馬玉瑩進入了搬家事宜。

東宮是依俯著皇宮而建的獨立宮殿,分前中後三個部分。

前頭,是太子與東宮屬臣們平常辦公之所。

中間,是太子的居所(之前,馬玉瑩與劉半夏就住在中間的某處,等著太子的招幸。)

後頭,是東宮妃嬪的居所。太子妃的正院後麵是一條長長的通道,通道兩側各建著大小不一的十幾個小跨院。

在太子居所與東宮妃嬪居所之間,有一處是東宮的膳房以及庫房。

而,雜役宮女太監們所居之處,在那十幾個小跨院後頭。

劉半夏跟馬玉瑩一起,被安排到了一座小跨院。

這座小跨院共有三處可以住人,正房,東廂房,西廂房。

因太子妃馮氏沒有指出誰誰誰住哪裡?自覺比較得寵的馬玉瑩就搶先占了小跨院的正房。

劉半夏隻是笑了笑,住進了東廂房。

東廂房是三間屋子帶兩間耳房,後麵還有個後罩房,給貼身大宮女住或是當庫房兼可。

目前的劉半夏幾乎是一窮二白的情況。

劉半夏當小宮女每年有六兩月銀,當大宮女每年有十二兩月銀,都被她送出宮給劉家。

但是,她也不是個蠢笨的,主子的賞賜都被她留了下來,給上頭孝敬。

要不然,為什麼她這個清湯寡麵的模樣,就被上頭挑出來,讓皇後過目呢。

劉家沒有因她每年的月銀而就富足了起來,卻因村裡出了個一甲進士而上進起來,那進士說要開蒙學,商戶來去村上開設了免費的學堂。

她的月銀也不是沒有用處的,劉家男人是勤勞的,有了她送出來的月銀,家裡的叔叔伯伯大哥二哥們一有空就去開荒,一畝荒地,得花一兩銀子去衙門登記上冊,之後便是三年免稅。

劉半夏從來沒有想過年過二十五歲後出宮,出宮能乾嘛?讓家裡頭養著自己,做夢了吧。被家裡頭便宜找戶人家,嫁過去當繼室當後娘,還是嫁給娶不起婆娘的老鰥夫。

以上,總總都不是劉半夏想要的,她是想年齡一到,就自梳成嬤嬤,老死在宮中。

可是,在劉半夏十六歲那一年,天下掉下了一個餡餅,正正被她撿到了。

劉半夏是個謹慎小心的人,沒有告訴家裡自己成了太子的人,隻是說自己被調入了東宮,每年十二兩月銀一分不少的央人送到家裡。

還特彆求對方彆說自己的情況,以免家裡生了妄念,害人害已。

以上種種,無不說明劉半夏是個窮得丁當鈴的太子承徽。

“劉承徽,內務府已經把人派過來了,一個嬤嬤,四個宮女,跑腿太監四個,他們正在耳房候著見您呢。”在身邊跟了兩年的小宮女宣草提醒道。這小宮女,今年不過十二歲,是她自己選來的。是個愛熱鬨愛八卦的性子,與劉半夏的性子南轅北轍。當時選了她,是為了互補。

“見見吧。”劉半夏從善如流的道。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