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1 章(1 / 2)

寧安伯府。

寧安伯夫人回了家,匆匆將貴妃的話轉告給丈夫,立即被打發下去。

寧安伯,也是孟貴妃實際上的大哥,他不解地揪著胡子,問著自己的二弟:“貴妃娘娘這到底是怎麼想的,都賠進去了一個三弟還不夠,偏還要順著太子的意思不成?”

他是不讚同孟貴妃的意見的,再是拋棄了和誠王生的一雙骨肉,到底是血脈至親,虎毒尚且不食子,哪有狠下心來除掉自己親生骨肉的?於倫理人情有礙不談,說出去那是招罵名,怕被人唾棄不恥的。

在他想來孟貴妃如今寵愛在身,想掙得皇後之位是早晚的事,何必急於一時,聽太子的擺布不可!

他是不明白孟貴妃那份想要急切登頂後位的心的,隻覺得家族到如今這一地步也算不錯了,如今汲汲營營的,反害了自己三弟的性命。

想到三弟淒慘的死狀,他的眼睛紅了,也不知道該去恨誰。

一旁的二老爺孟元安生得魁梧高大,渾然不似其他兩位兄弟的儒雅斯文,而是選擇了從武。

聽到寧安伯的話,他的眼神閃了閃,神情帶上憤慨卻沒有開口讚同。

在幾個兄妹中他是和孟貴妃最像的,也隻有他能稍微窺得這位妹妹的心思,並熱血澎湃的給予支持。

如今的寧安伯府在京城有了一席之地,可是多少也是因為裙帶關係,熙寧帝對自己愛妃的家人私下還是多有關照的。

所以寧安伯才能平平卻位居四品,他在禁軍中如魚得水。

這日子比起從前的落魄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語,而寧安伯也十分滿足了,爵位有了,實權有了,自然向往安穩。

然而爵位隻有一個,給了大哥他就沒份,想要以後子孫後代榮華富貴就要豁出去去掙。以前那樣讓人看不起的日子他已經受夠了,絕不會讓自己的後代淪落到那一地步。

而他最大的依仗就是自己有一位深受帝皇寵愛,而且同樣身具野心的妹妹。身為男人,孟元安自認清楚男人的本性,情愛隨著時間的流逝是會消弭的,與其期望帝王長盛不衰的寵愛,還不如確定不可動搖的地位更可靠——那就是皇後之位。

沒有了男人的愛情,起碼還有身份,而且還是不可輕易被廢的,想來孟貴妃也是明白這點。

至於太子,孟元穀深沉的道:“彆看太子一副行將就木的樣子,貴妃卻不能輕易得罪了他。畢竟他是陛下唯一的兒子,如果他堅持反對陛下立後之事,或者在臨死之前來一著要求陛下此生不立繼後的惡心事宜,你說陛下是答應還是不答應?所以絕不能讓太子帶著對娘娘的怨恨,隻能讓他出了這口氣。”

熙寧帝是個性格非常矛盾的人,他可以秉著帝皇唯我獨尊的自我,做出霸占弟媳的事來,但是對著自己唯一的兒子他又是十足的慈父,心腸軟得不可思議,特彆是太子多病,難保不會太子一開口他就什麼也答應。

不說一個皇後之位帶給寧安伯府的益處,更重要的是孟貴妃所圖的絕對不是簡單的皇後之後,犧牲了這麼多如果圖的隻是‘後位’,那未免太得不償失了。所以對太子,不得不忍耐些。

孟元穀眯起眼,曆朝曆代未嘗沒有太後臨朝聽政,或是扶持幼主之事,將來的事還不好說呢。

自家妹妹有這份野望孟元安自然樂見其成,如果成功了,孟家絕對不是如今的孟家,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不是不可能的,那將是何等的權勢。而且想得大膽點,孟貴妃可是無後的,她到時依靠的隻有孟家子孫,誰知道將來如何呢。

他現在隻恨家人子嗣還不夠豐盛,不能壯大家族,好多些人才以備挑選。

寧安伯知道自家能有今天靠著都是孟貴妃,可是有時候還是為了妹妹的狠心心悸不已,他歎了聲不忍心地道:“到底是娘娘的骨肉,此舉畢竟有傷天合。”

“大哥真乃婦人之仁。”孟元安嗤笑地打斷他,“如今不是我們不放過他,而是他不放過我們,沒見三弟都沒了嗎,難道大哥就不想為三弟報仇?”

寧安伯默了默,想到死了的孟元穀,隻好閉嘴默認了,隻是眉間鬱鬱。

不說孟家兄弟各自肚腸,在早朝結束後,一封聖旨到了寧安伯府。

卻說熙寧帝在和朝臣商議後,最終決定朝廷派出五萬援軍,再從幾處州府抽調地方守軍協助,想來也差不多了。

畢竟戰況如何還沒有獲悉,大軍多了也是勞民傷財,如果情況有變到時再增派援軍就是了。

熙寧帝沒有忘記孟貴妃的兄弟,在確認孟元安自身頗有勇武,跟那些光靠裙帶關係上去的不一樣,還是點名讓他帶兵,並特意下旨官升一級,為三品武將。

除了考慮一點孟元安是貴妃的兄弟,和誠王世子到底有血緣關係,到時不管是找人,還是將誠王家眷護送進京,有一個關係親近的人更能儘心儘力。更重要的是,孟元安不需要有多少的領軍打戰的才乾,他隻負責將大軍平安抵達北洲,並傳旨地方州府配合出兵,到了戰場上指揮作戰的還是陳國公。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