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書院清談(2 / 2)

最後留宋大人吃了頓飯,算是結下了善緣。

回家之後,宋大人看完三丫頭的遊記,問她:“小鬼頭,你還想去什麼地方瞧瞧?”

宋清月想了想,道:“書局和印刷廠。”

“行!”宋大人立刻答應了。

杭州可是文風極盛之地,在杭州多買些書帶去嶺南倒是個極好的主意。

於是由宋全護著,宋清月一頭紮進書局,買了一堆怪誌,雜談遊記,食譜、醫書、農政、工學等等,總之全是雜書,整整一箱子,每本書一兩至三兩不等,花了宋大人好幾百兩銀子。

不過宋大人不心疼,他知道宋清月是個人小鬼大有主意的,說不定哪天再來個如同土豆、玉米一般的神來之筆,讓他在陛下麵前刷刷臉。

而宋大人則帶著長子宋辰海和次子宋辰旭去了杭州最著名的萬鬆書院,拜會了萬鬆書院的山長,與老山長進行了一場清談,讓兩個兒子旁聽、做筆記。宋大人在廣州府任知府期間,經常假扮賣貨郎深入田間地頭了解民情,雖然年輕,卻閱曆豐富,又是一甲進士出身,幾個問題問得老山長一時間竟然答不上來。

前來旁聽清談的學子們聽得過癮,想請宋大人明日再來進行清談。

回家之後,宋辰海和宋辰旭整理旁聽筆記,宋大人還要求他們一人寫一篇感想。

難得,宋辰旭寫了幾個開頭,又都覺得自己想不明白,把紙團了重寫,折騰到半夜也沒想出個所以然來。他去請教宋大人,宋大人摸摸兒子頭,讓他休息,明天繼續跟著他去萬鬆書院旁聽。

宋清月過來湊熱鬨,鬨著要看。

次日宋大人再去萬鬆書院時,發現山長將崇文書院和紫陽書院的兩位德高望重的老鴻儒也請來了。清談地點選在書院後山的一座涼亭內。亭外烏泱泱圍了一大群學子,有萬鬆書院的,也有其它兩個書院的。

宋大人如今實在是太出名了,十九歲的探花郎,三十二歲位居從二品大員,簡直就是所有讀書人的榜樣啊!大家都是慕名而來。

一場清談圍繞守舊與革新展開,三位老山長從前也是為官之人,清談之後便發現宋大人不僅是個深諳為官為人之道善於鑽營之輩,更是個實乾家。其中“摸著石頭過河”這一提法他們還是頭一次聽說。

“既然很多政策我們無法預料其實際實施後的結果,凡事皆有利有弊,與其爭論不休,讓事情止步不前,不如先小範圍試點,有什麼漏洞再加以修改補充,等政策完善之後,便可大規模推廣。”

嗯!這就是宋大人作為廣州府知府六年裡,各項事宜推行順利的秘密法寶!

那日,宋大人帶著孩子們下山之後,幾位老先生仍舊有些意猶未儘之感,不禁感歎:“後生可畏,後生可畏啊!”

離開杭州之後,眾人坐馬車前往甬山縣。甬山縣就在舟山群島的對麵,冬季海風多為西北風,正好從甬山縣坐海船,沿東海岸,順風南下,前往廣州。

這是孩子們,也是梁氏第一次見到大海,那一望無際的蔚藍讓每個人內心都充滿了震撼。

如同幾年前,宋大人帶著被宋老太爺打壓的憤懣,前往嶺南廣州府,見到大海的那一刻,內心竟然豁然開朗。他意識到自己是多麼的渺小,在日月天地間,他短如蜉蝣的生命裡,當真什麼都是過眼雲煙的小事。

二十天後,眾人終於到達潮州碼頭,大半在京城土生土長的人已經因為暈船,個個奄奄一息,特彆是梁氏和大小姐宋雅馨。

宋大人不能耽擱上任,隻好先讓暈船的家眷留在潮州府休養,自己先行一步,前往廣州府布政司衙門上任。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