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香皂生意(1 / 2)

而另一頭,宋清月在忙完了哥哥下聘的事情之後,打算思考一下香皂生意。

最後她決定把香皂定為三個檔次。

最末的檔次,做成一長條,現場切割稱重買;中檔香皂則根據不同香味把香皂製成不同花的形狀以及顏色,當然都是使用模具製作;最高檔的香皂,除了使用高檔香料以外,她還打算請木工師傅來手工雕刻。

最低擋的肥皂就放在類似孟晚楓那個在外城的廉價首飾鋪子多寶閣裡賣,中檔香皂放在梁氏的胭脂水粉鋪子裡賣,最高檔的手工雕刻香皂,宋清月決定放在李昭位於禦街上的珍寶首飾鋪子裡賣。

因為她發現那個鋪子裡的東西都是珍品,價格很是昂貴,去店裡的人,多數都是看看,成交率卻不高,所以開發點周邊產品,比如五百兩的玉佩買不起,但是十兩一塊的香皂總買得起吧?二十兩的一罐的羊毛油總賣得起吧?三十兩一把的精品玳瑁梳子總賣得起吧?

除了增加客流以外,還可以增加收入,而且一旦把東西做成了奢侈品,簡直跟搶錢沒什麼兩樣,不過宋清月有信心京城一定會有無數冤大頭排隊被自己搶錢的。

正好,清明過後到了各家各戶一起出門踏青的時節。

今年雨水不豐,大晴天的時候非常多,京城西郊的香山、北郊的鳳凰嶺、百花山等等都是熱門的踏青去處。

宋青月打算借機,大力推銷一波她的手工冷製皂。

這天她帶了一個大籃子,裡頭有十隻小玻璃和大瓶肥皂水,外加幾十根用細竹篾條彎成的吹泡泡的小圈。

宋家的馬車停在了香山半山腰處的一條溪水邊,仆從們帶了席子鋪在地上,大人們可以在此飲茶相談,孩子們則在四周撒歡。

宋清月帶著四歲的宋寶娟和六歲的宋辰輝吹泡泡玩得不亦樂乎,很快吸引了一大堆孩子的目光,宋清月便主動從籃子裡拿出玻璃小瓶子,倒一勺肥皂水進去拿給那些孩子們玩,等他們的肥皂水吹完了,把小玻璃瓶還回來,再加上肥皂水給彆的小朋友玩。

早想過來跟宋家夫人套套近乎的命婦們,就可以將詢問這泡泡水如何製作做為由頭過來打招呼。

宋清月趁機拿出顏色漂亮的中檔香皂給他們瞧,並且告知梁氏的胭脂水粉鋪子的位置,告訴她們哪裡有得賣。

等這些一兩銀子一塊的香皂在官宦人家的女眷們間普及開來的時候,她再開始售賣高檔手雕香皂。

以後有精力的話,她還可以慢慢推出加了中藥的、有各種功效的藥皂。至於低檔肥皂,她覺得自己這邊產量大概不太跟得上。

因為有現代電動攪打機的話,幾分鐘就能讓油脂和燒堿充分融和,並產生皂化反應,但是純手工攪拌需要兩刻鐘以上,實在是個體力活。還有一個原因是冷製造的堿性太強了,做出來以後要放置三十天到四十天左右才能用。

於是她打算把方法教給孟晚楓,讓她想法子弄個小作坊,至於宋清月自己嘛,依舊準備簽個合同,要幾成乾股,躺著數錢。

她甚至想要把中高檔的香皂製造也外包出去,找人合資幫她做。

也不用擔心他們自己另起爐灶,因為高純度的燒堿,氫氧化鈉,也就是火堿,這個時代製造起來還挺麻煩的。

要把熟石灰和純堿混合,去掉沉澱得到。關鍵是這個時代就算是熟石灰和純堿也沒那麼容易弄。

熟石灰主要靠石灰石礦,而純堿則也是靠挖一些堿水湖的礦藏,像是京城地界就少有這些東西,都是大老遠從彆的地方運過來,還要提純,那價格自然低不了。

彆家想要製造肥皂,在成本上就不可能跟宋清月競爭。

她想著可以先把肥皂當奢侈品賣,等慢慢普及之後,再逐步降價。

再或者,她可以隻做上遊供貨商,到時候價格低廉、高純度、低雜質的燒堿,要不要?

要不是發電機仿造不怎麼難,她連燒堿都不想搞,隻賣腳踩式發電機……

其實對於煤炭脫硫的問題她還沒放棄呢!

畢竟製造白糖的時候,漂白的工序需要用到二氧化硫,以後找到橡膠樹了,橡膠的加工也是需要硫化的,依舊需要二氧化硫,目前她用的還是硫磺石。

如果能利用從煤炭立脫出來的硫就好了,這就是把這些工業流程都串成串了,可惜要做到這一點太難了,急不來。

今年春季北方雨水少得可憐,閒月莊派人來說,怕水不夠用,得提前出掉一些耕牛,可能綿羊也要當肉羊賣掉一些。

宋清月去莊子跑了一趟,查看一番情況,確實缺水缺得厲害,當初那個救了李昭的水潭子裡頭,現在水淺的隻到人腰部了,原本可是能沒過鳳七頭頂的!

宋清月歎口氣,隻能無奈同意。

不過也不隻有壞消息。

自從宋家莊子挖到煤之後,那些京城權貴們便一窩蜂地跑去保定府海陀嶺附近圈地建莊子。地上被打了一個又一個洞,把地都打成篩子了,愣是除了宋清月沒一個挖出煤來的。

瞧瞧宋家丫頭那運氣,找誰說理去!

如今北方乾旱,這一帶的土地本就足夠貧瘠,那些沒有提前建蓄水庫的莊子,更是啥也種不出來,乾脆低價甩賣土地,宋清月趁機抄底,隻花了兩千多兩,又拿下三千多畝地來,簡直比直接從官府買地還便宜。

買完了地,她覺得這地便宜得太過頭了,手頭攥著六千多畝地(雖然都是荒地),她感覺自己簡直就是罪惡的大地主,回了家就問自家老爹,為什麼大周朝土地交易不需要交稅?

如果交易土地需要交稅的話,一則可以充盈國庫,二則,封建社會土地兼並的頑疾也能稍微減輕一些。

宋大人雙眼亮了亮,連夜把宋辰海、宋辰旭找來,並召集幕僚們討論此事的可行性,又在怎麼收、收多少、由哪一方承擔、士大夫交易的時候是否也要收……之類的具體細節上斟酌了好幾個晚上,做到心中有數後,才去戶部衙門開了一個內部小會議。

現在的戶部是被宋建鳴推倒重建過的戶部,當初選人的時候也是由皇帝親自敲定的,清一水的都是從地方上挑出來,年輕又實乾的官員。

當然,年輕的意思是指全員五十歲以下,沒有那種滿頭白發,老得走路都需要人攙的官員。

沒辦法,科舉太難考了,本朝自陛下登基以來的三十九年間,考中進士的平均年齡為三十四歲,得了進士後可能還要在各個衙門觀政,也就是實習兩三年,甚至四五年才能被正式授官,能留京的基本上都是家族背景強大的,但想要高升,依舊需要外放到地方上去做一段時間的官,積累經驗。

這一去少則六年、九年,多數情況需要在地方上等十幾、二十年的,等到京中有了空位,再次被調回京城的時候,多數人都已經年過半百了。

所以六部衙門裡,多的是滿頭白發的老頭兒。

像是戶部這般全員五十歲以下的,可以說都是撞大運的,大家都很感激他們的頭兒,全員唯宋建鳴馬首是瞻。

再說了,這個土地交易稅一聽就是個既能充盈國庫,提高他們戶部聲望,又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操作起來也不難,因為所有地契交易都少不了要去當地衙門蓋章這一環,地契上隻有蓋了官府的章,才是有效的。如此一來,隻要在蓋章的時候,按照比例收稅就成了,實操起來也簡單。

但這樣一來,就觸碰了大多數權貴的利益,想要真正在朝中推行,必定阻力不小。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