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平替(2 / 2)

他見眾工匠一個個戰戰兢兢地進門來嘩啦啦一下子全跪下了,有個年紀小的工匠竟然嚇得哭了出來,他什麼話都沒說呢,就自顧自砰砰地磕起響頭來。

李昭無奈笑了笑道:“諸位,諸位!諸位免禮!今日請大家來不是要責怪大家,不過是想找大家過來探討一下這鑄炮之法。”

大家一聽,具是一愣。幾位跟李昭打過交道的老炮匠卻是都將一顆忐忑的心放了下來,就說殿下是個講道理的人嘛!

“今日叫大家來,就是想問問,這鑄炮當中可是有什麼解決不了的地方,不若大家說出來,咱們一道參詳參詳,探討探討,爭取能造出可以用上那火棉的炮來。大家都坐!不必拘謹。本世子今日是想要解決問題,而非想要責怪與誰。”

嗯,就算探討不出個所以然了,他還有月兒!

當然,他這個做丈夫的,要是能自己想出法子來解決問題自然更好,日後說給宋清月聽,可以好好在她麵前嘚瑟一番。

李昭很享受那小女人崇拜的目光。

其實也不是沒有彆的女人崇拜地瞧過他,但宋清月是不同的,那小女人好似什麼都懂,什麼都會,無所不能,要讓宋清月崇拜自己可不容易呢!

眾人不知世子殿下的幼稚小心思,造那門炸膛炮的老師傅率先出列拱手道:“殿下,小的到是知道鑄炮過程中的問題,就是一直半會想不出解決的法子。”

“知道問題在哪兒就是好的,說來聽聽!”李昭雙眼亮起來。

老炮匠答:“用泥型鑄炮,成本雖然低廉,卻有水汽的缺陷。咱們通常做好泥型之後要風乾一個月才會拿來使用,可這小琉球島氣候太過濕潤,泥型怎麼都無法完全風乾,裡頭多少會藏些水份,滾燙的銅水灌進泥型中,那些水分就會蒸發,要是往外頭冒倒還好,可若是往銅水裡頭鑽,就會在銅管上形成小氣泡,咱們從前在北方,平均造十門炮能有五門可以用,到了南邊,造十門炮,三門可以用,可來了這島上,造十門炮就隻有一門可以用!咱們,咱們也發愁啊!!”

在座的幾位老炮匠紛紛點頭歎氣,證明他所言不虛。

李昭摸著下巴想了想,道:“既然泥模不行,若是換成鐵模呢?”他記得他曾在某本書裡看過,戰國時期的秦國就有用鐵範成批鑄造農具的。

“鐵模?”在座的老炮匠們紛紛雙眼亮起來。,不過大家的眉頭又都紛紛皺起來:“鐵模好是好,可如何分離鐵胚和銅炮管呢?”

李昭細細回想他看過的內容,不太確定地答道:“塗一層細稻殼灰還有細沙子、煤粉試試看?”

幾位工匠想了想,站起來,抱拳道:“還請殿下給吾等時間試上一試!”

李昭十分溫和地笑道:“沒關係,經管試,耗材和錢的事不用掛心,保管夠!”

“多謝殿下!”

在眾多老工匠的集體努力下,鐵模鑄炮技術很快就有了突破。

是在鐵模鑄好之後在上頭先塗一層用稻殼灰、細泥沙和水調成的塗料塗上薄薄的一層,曾這個薄層風乾之後,用之前用小火烤一遍,再撒上一層細煤灰做第二層塗料,之後再用這樣處理過後的鐵模來鑄炮。

拆開模具之後,再趁熱去除炮身的毛刺。

“回稟殿下,這樣一來,咱們造炮的效率可大大提高了!”

兵工廠的負責人滿麵紅光的前來跟李昭報喜,“從前咱們要造一組炮得一個多月,裡頭大半還都是廢品,需要回爐重造的,泥型也要重塑,現在咱們用鐵的,模具還可以重複使用,這樣造出來的炮口徑能夠更加統一!”

工匠們的積極性一上來,創造力都被激發出來了。

炮匠們十分感念世子殿下的以禮相待,他不僅沒有不分青紅皂白地責怪他們,還很尊重他們,甚至幫著他們一起解決了大難題。

他們晚上聚在一起的時候,就開始琢磨怎麼能給殿下造出更堅固,更輕便的炮來。

“師傅,徒兒有個主意,不知當不當說。”

“說罷,有什麼不能說的。”

那位當初差點吞了耗子藥的小徒弟從衣兜裡拿出一根炭筆來,直接在桌麵上畫起來:“師傅,若是炮筒,裡頭是生鐵芯,外頭再包一層銅,如何?或是裡頭一層熟鐵,外頭一層生鐵,如何?”

這時候的小炮匠還不知道“複合材料”這個詞,誰要是讓宋清月知曉了,她一定會誇一句:“你他娘的真是個天才!”

受金屬加工工藝的限製,目前熟鐵的製造還比較麻煩,最後大家采用了鐵芯銅身這一方案,造出了成本更低廉、重量更輕便,強度也更高的火炮來。

李昭聽聞工匠們造出了可以承受火棉的炮,高興地當天就跑去觀看試射。

然而,依舊發現了一點點意料之外的狀況。

照理說,火棉爆炸威力更猛,炮彈出膛時候的速度明顯比使用普通火藥的時候要快得多。

乃是肉眼可見得快!

然而炮彈飛出去之後,卻沒有按照他們預想的那樣,沿著他們所設想的拋物線落到預計拋射點,而是在某個距離開始翻滾,然後是毫無規律地亂躥。

炮兵和火藥師傅麵麵相覷,這還是他們頭一回遇到這樣的事情!

李昭下令,先暫緩火棉的大規模製造,暫且隻小規模製造一些專供狙擊槍手。

這火棉的造價比黑火藥高出整整一倍來,若是火炮無法如預期那般,射出他們想要的距離,也就失去了使用火棉射炮的意義。

這件事必須要解決了!

然而這次沒有像之前那樣輕易把問題解決了,半個月了,事情依舊毫無進展,主要是連問題出在哪裡都不知道,大家都很抓瞎!

李昭自己也徹底沒法子了,好在他還有月兒。

南邊解決不了,就送消息去北邊,李昭對宋清月已經有種盲目的崇拜和信任了,他堅信他的親親娘子肯定會法子解決問題。

雖然李昭現在就很想寫信給宋清月,先嘚瑟一番他如何想出用鐵模鑄炮這一天才無比的想法,但現在他不太方便跟宋清月聯係,還是公事公辦地讓小計公公帶口信去給老爹傳話。

~

京城裡,珍寶閣新出的夏日限定款羊奶珍珠燕窩養顏潤膚潔麵皂受到了京城貴婦們的追捧,三十五兩一塊的價格,竟然每天都有丫鬟婆子排著隊過來買。

誰家銅盆邊上不放上那麼一塊點綴了小珍珠的雕花肥皂,那就是丟了麵子。

而柳掌櫃為宋清月張羅的新店在八月十三這日悄悄地開張了,名為寶月樓,地點在東大街的一個分叉巷子裡,位置不算特彆好,裝修也不算特彆顯眼,倒是裡麵一款價格不算昂貴的新式發夾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漸漸成了一股潮流。

這種發夾,用熟鐵片製成,柳掌櫃給取名叫寶月夾,夾在頭上方便又好看。

不出半個月,其它首飾店鋪也相繼造出了仿製品,不過寶月夾這個名號是留下來了。

要是有人問:為什麼叫寶月夾?

因為這是寶月樓最先開始賣的呀,人家掌櫃的就取了這個名字。

九月十三,柳掌櫃拿著賬冊和剛出的寶月夾新款又來山上找宋清月。

“世子妃,這是上個月的流水。”他邀功似的把賬冊遞過去。

宋清月掃了兩眼,笑道:“這個月賣不動了吧?”

掌櫃的抹一把頭上的汗,道:“還算可以,雖然仿製品出得快,但咱們寶月樓的名聲已經打出去了。之前咱們還攢了好些不同的設計,現在平均七天推出幾個新款,夫人小姐們總會想著來咱們店裡轉轉,看一看。”

宋清月雙眸一亮,這不就是快時尚的理念嗎?柳掌櫃是個人才啊!她打開柳掌櫃新送來的發夾,細細欣賞了一遍,嘖嘖讚歎,珍寶閣匠人的審美情趣真是大師級彆的,真雅致,真好看啊!

“這些我可以拿來送人麼?”宋清月問道。

柳掌櫃一愣,沒想到世子妃竟然會問自己這種問題,他有些不確定地點頭道:“這拿來就是送給世子妃的,您想要怎麼處置還不是隨您的意?”

宋清月輕輕撫摸那些製作極為精美的發夾,這裡頭有絨花,有瓷花,有貝雕,有花絲鑲嵌……十多種在後世可以申遺的絕美工藝就這樣花團錦簇地盛放在自己眼前,啊,就連這大紅的雕漆盒子也好好看!

老天爺,原諒她貧乏的形容詞吧!

她將盒子寶貝地抱在懷裡,心裡下定決心日後無論如何,一定要好好搞工業,發展科學教育事業,這些寶貝不能叫某些金毛人、紅毛人搶了去,堂而皇之地放在博物館裡,那哪裡是博物館,分明是海盜贓物館,想想就來氣啊!

她連連感歎著,叫墨香拿了十幾張二十兩票麵的銀票出來,叫柳掌櫃回去賞給這次做發夾的匠人們,感謝他們的用心,想了想,又問:“咱們寶月閣賣肥皂麼?”

柳掌櫃搖頭:“暫時隻賣些中等價位的頭麵、首飾。”

宋清月道:“那就也做肥皂吧,那個羊奶珍珠燕窩養顏皂,你做個平替出來。”

“平……平替?”

“就是平價代替品。雕花簡單些,可以直接用印章,把花印上去,表麵的小珍珠點綴也省了,至於原料嘛,就跟珍寶閣的用同一批好了。賣它十兩銀子一個,保證夫人小姐們非但不會覺得貴,還覺得便宜瘋了。要是可以的話,把肥皂做成小中大三個規格,最小的賣二兩銀子,中號的賣六兩,大號的十輛。特彆是小號的,你隻管多做些,不必擔心賣不掉。”宋清月撐著下巴笑起來。

柳掌櫃滿心的興奮,再次摩拳擦掌地下山去了,要不是世子妃的身份擺在這兒,柳掌櫃簡直想把宋清月拐回去做下一個分店的掌櫃。

不出宋清月所料,所謂的“平替”遭到了瘋搶。

一開始大家還不太好意思過來買便宜的,但很快她們就給自己找到了理由:都是一樣的東西,我為什麼要花冤枉錢?

而賣得起高價肥皂的夫人小姐自然不會放低身段來買什麼“平替”,到了九月末的時候,知道寶月閣有賣羊奶珍珠燕窩皂平替的人越來越多,大家還以為珍寶閣的東家會去找寶月閣的麻煩呢,結果卻是靜悄悄的,一點反應也沒有。

“這兩家是同一個東家?”

東大街的茶樓裡,馮進被許斌帶回來的這個消息給驚得不知說什麼好,他原本覺得寶月閣占了珍寶閣的便宜,還想去找寶月閣的晦氣,替宋清月教訓教訓那個不知打哪兒蹦出來的野路子店鋪呢。

“是啊,誰能想到,兩家鋪子竟是一個東家。”許斌一邊笑一邊搖頭,不得不承認,那位世子妃,實在是有些鬼才,也不知那腦袋瓜怎麼長的,怎地就那麼聰明?

另一邊,寧遠也在查突然冒出來的寶月樓到底是個什麼路數,珍寶閣是世子的產業,那柳掌櫃是個會做人的,時不時還會給瑤兒送些頭麵首飾,寧遠作為世子的好兄弟、小舅子,有義務在他不在的時候,替他看著產業。

“你說寶月閣的東家是宋……是世子妃?”

他瞪著來報信的下人的臉許久,哈哈大笑出來。

笑了好一陣,終是歸於一聲長歎,歎自己的妹妹遇上那麼聰明的一個對手,歎自己沒能早些認識那位宋三姑娘。

若是在李昭之前就遇上了宋清月,他定要將她娶回家,沒了宋清月,瑤兒也能過得更幸福些。

可惜了,妹妹這輩子都要被毀了,有宋清月這顆明珠在前,李昭眼裡哪裡還能看得到瑤兒?

不過李昭後院的事沒讓寧遠煩惱多久,更叫人煩心的事出在朝堂上。

進入夏天之後,皇帝一邊讓大皇子進宮侍疾,一邊叫老四靖王帶著長孫殿下去浙江打倭寇,而且還是長孫殿下為正,靖王殿下為副。

從前摳摳搜搜不肯給錢,現在大手一揮,硬是叫戶部擠出一百萬兩銀子來,給長孫殿下去組建水師。

這意思就很明顯了,他想要複立太子,在給太子和長孫立功的機會呢,不僅給機會,還怕太子去了浙江就叫人給害了,於是留他在身邊侍疾。這拳拳愛護之心,誰看了都覺得感動。

可這就讓肅王和俞王兩府立刻緊張焦躁起來。

今晚8000+哦~~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