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運籌學(1 / 2)

肅王殿下親自給昭月小學寫牌匾的事幾乎成了這幾天京城裡的新聞頭條。

無論去哪個酒樓吃飯,幾乎都能聽到有人在談論這事。

“那位世子殿下可真是看重世子妃啊,你聽聽那名字!昭月!也不知道寧家人怎麼想的,堂堂侯府嫡女被那宋家的庶出女搶了正妻的位置也就算了,連寵愛也比不過。”

“那你總不能指望世子殿下寵妾滅妻吧?妻就是妻,那宋三再是庶出,人家也是肅王府明媒正娶進門的。”

“著你們就不懂了,那肅王世子過去在嶺南待了七八年,那位世子妃聽說是在嶺南出生的。本就對世子有救命的恩情,再加上同在嶺南生活過,自然有話說。”

幾個穿著華麗的勳貴紈絝七嘴八舌討論著。

這時就聽隔壁桌一穿著春綠襴衫的讀書人哼了一聲,不屑道:“一群白癡!”

不料這話被那群紈絝聽了去,他們立刻轉頭看向那讀書人,其中那個長得特彆魁梧的紈絝不服氣地問道:“怎麼,難道我說得不對?你有何高見?”

那穿春綠襴衫的公子道:“自然是因為前些日子寧三公子將那宋大公子打了一頓,儲君並未多做懲罰,隻是打了一頓就放回山東去了。現在不過是對宋家的補償而已。你們這群豬腦子,怎麼會懂?”

那群紈絝裡有個長得像個球一樣的胖憨憨,眨巴著眼睛道:“可大表哥就是特彆喜歡那位世子妃啊,哪有那麼複雜……”

“七爺,你知道什麼?”另一個紈絝立刻不理睬那書生,轉頭問胖子去了。

胖子嗯了半天,歪著頭道:“也沒什麼,就是……世子妃長得漂亮呀!”

“嗨!你到底知道不知道啊?”眾人著急。

胖子翻翻眼睛想了想,又搖搖頭,將一大塊肥美的肘子肉塞進嘴裡,一邊嚼一邊說道:“唔……大表哥最近忙,我已經好久沒見過他了……”

眾人失望。

就知道這個胖子隻會吃!

上次他還說自己會當錦衣衛指揮使,大家夥又是請他去吃酒又是請他去睡花魁的,這都半個月了,一點消息也沒有!

錢都打水漂了!

隔著好幾個桌位的包間裡,馮進正在跟宋辰海一塊喝酒。

二人聽聞外頭那些議論一時都有些尷尬。馮進心裡既高興又有點酸,端起就被來,仰頭,又是一杯酒下肚去。

宋辰海今日是來找馮進談雲貴之事的。

馮進已經被任命為貴州錦衣衛指揮使,不日就要帶著三百錦衣衛護送宋家大郎前往貴州。

“馮公子,慢些喝。”

宋辰海覺得馮進今日似乎有些不痛快,他以為是因為被派去西南偏遠的地方不高興呢,於是開解道:“那貴州雖然偏遠,不過那東西卻極重要。這是殿下對您的看重,馮四公子,這可是彆人搶不到的好機會!馮四公子千萬想開些。”

宋大公子言辭真誠,馮進隻得苦笑,又是一杯酒灌下那九曲愁腸去。

重用?

是啊,確實是重用。

他們馮家可是有希望了。

父親和兄長們都挺高興。

馮坤甚至還在家裡擺了一桌酒慶祝,他拍拍小兒子的肩頭,鼓勵他:“好好乾!做個地方錦衣衛指揮使可比在京中舒服!哈哈哈哈!”

馮大人得償所願,平安地光榮退休,馮家也沒有因此全然敗落,畢竟家裡還有一個地方錦衣衛指揮使,孫輩們就還有指望。

自家老爹是人生圓滿了,可馮進心裡苦啊!

那位世子殿下擺明了就是將他遠遠打發走。

他這一走,大約就再也回不了京,再見不著那位宋三姑娘,這輩子都彆想再見了!

~

那麼尊貴的世子殿下李昭最近再作甚呢?

除了把那個覬覦自家老婆的家夥遠遠打發走之外,他還在忙著寫書。

肅王之前在皇陵閒著沒事的時候,研究過宋清月小時候寫的數學教案和習題集。

當時看過之後隻覺得方便好用,並未如李昭向他吹噓得那樣驚為天人。

最近其它事情都開始走上正軌了,肅王殿下就利用空閒時間研究了一下宋清月在做尼姑期間新寫的內容。

一看之下,大為震撼!

新增的內容乃是函數和線性規劃。

宋清月寫得十分簡略,普通人可能沒感覺,可肅王看了之後整個人激動得連著兩個晚上沒睡著覺。

比如他現在需要同時造線膛槍和滑膛槍。

現有造槍管的熟練工六百名,造一個槍管需要花兩天,在六百名會造槍管的師傅裡麵,隻有八十四名師傅是會拉膛線的,他們平均每天可以拉兩杆槍的膛線。

在六百名會造槍管的師傅裡麵,還有會造滑膛槍燧發機關的師傅一百二十名,平均每三天可以做出兩個燧發機關,而在這一百二十名師傅中,又有五十六人會造線膛槍的燧發機關。

會造槍托的木匠三百名,平均每個師傅每三天可以造五個槍托。

問如何安排師傅們做工,可以效率最大化呢?

若是從前,肅王手下那群管理兵工廠的主管們麵對這種問題把頭算禿了都算不出來。很有可能是槍管、槍托造好了一大堆,堆放在倉庫裡膛線來不及拉。於是再調動人手去拉膛線,結果發現滑膛槍的燧發機關來不及做,然後再調整人員。

現在建個數學模型,列幾個函數算式,再畫幾條線,兩三下就可以找出最優解來。

肅王殿下都驚呆了。

如若這方法得以推廣,他相信大周朝官府的辦事效率可以提高好幾倍。

還可以避免許多不必要的浪費。

他當即就下定決心,一定要推廣方程式和線性規劃的算學方法。

他還要把算學這樣的“實學”推崇到跟四書五經一樣的地位!

經學為本,實學為用,大周朝不能隻有經學,而沒有實學。

就像人不能隻有頭腦,而沒手沒腳,有了手腳,人才能走到目之所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