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因為他的才能聞名於世,很快趙國的公子趙佾便想邀請他去趙國為相,幫助趙國抗秦。】
【呂不韋當然拒絕了他,甚至連他的麵都沒見。】
【可這件事還是傳到了秦王政的耳中,他當然很生氣,立即下詔叱責呂不韋,並讓呂不韋去蜀地定居。】
【呂不韋當然知道這是秦王政想讓他遠離是非,躲開趙國的招納。但是這個時候,趙佾卻在被呂不韋拒絕後,聯合了其它四個國家,向呂不韋一起發出了聘書。】
【呂不韋當然仍舊拒絕了,但是這件事情造成的後果卻比之前嚴重多了。】
【首先,呂不韋雖然不做丞相了,但是呂不韋還有很多舍人要養活,這些人中可不都是泛泛之輩,他們不可能像呂不韋一樣安之若素,老老實實跟這去蜀地吃苦,很多人都開始蠢蠢欲動。】
【甚至有人還攛掇呂不韋的公子,讓他去勸說呂不韋離開秦國,去他國繼續做丞相。】
【當然了,呂不韋自然是嚴詞拒絕,還狠狠懲罰了兒子。但是這件事情仍舊像之前一樣,傳到了王宮中,秦王政的耳朵中。】
【然後,接替呂不韋丞相之位的李斯,便登門拜訪,之後,呂不韋便自殺了。】
【於是,多少年後,這又成了很多人質疑秦始皇的罪名之一。說是他讓李斯賜下毒酒,殺了他的仲父呂不韋。】
【史書上是怎麼說的呢?】
【《史記》:歲餘,諸侯賓客使者相望於道,請文信侯。秦王恐其為變,乃賜文信侯書曰:“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呂不韋自度稍侵,恐誅,乃飲酖而死。秦王所加怒呂不韋、嫪毐皆已死,乃皆複歸嫪毐舍人遷蜀者。】
【讓我們先到退回呂不韋剛剛被罷相的時候,那個時候,秦王用了雷霆手段處置了嫪毐,眾人都以為呂不韋也會被立即處刑。】
【但事實是,在十三個月後,秦王政才下了對呂不韋的處置,竟然隻是讓他罷相歸家,回到屬地洛陽。正如資料所說“封君河南,食十萬戶”,說是秦王“不忍處刑”。】
【相對嫪毐,這個懲罰已經是非常輕了。】
【如果不是發生了四國請封相的事,隻怕呂不韋還會活很長時間,搞不好能壽終正寢也不一定。】
【但是,事情就是這麼發生了,還是一件接著一件。與其說這相位是對他的尊崇,倒不如說這是對他的催命符。正是所謂的捧殺!】
【彆說古代帝王,哪怕是現代的大企業,在掌握核心機密的員工離開時,都是要遵守競業協議,不能隨隨便便入職對手競爭公司的。否則的話,就會被原東家告死,甚至還要吃官司。又何況是劍拔弩張的戰國時代!這乃是犯了帝王的大忌。】
【但這個時候,秦王還是沒說殺他,也隻是把他貶到了蜀地。】
【可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叱責貶黜後,呂不韋不得不對自己以後的日子擔心起來。】
【他知道如果再這樣下去,早晚有一天,秦王對他的忍耐會耗儘,到時候不要說他自己,怕是他的舍人和全族都無法保全。】
【李斯的到訪是壓倒他的最後一根稻草,他這才會飲鴆自儘。以自己一人之命,保下了呂氏全族無數人的性命。】
【對他的死,很多野史上眾說不一,有的說是秦王親自賜死的,有的說是李斯出於私心將他毒死的。還有的說是被刺客所殺。正史上的寥寥數筆,反而被很多人忽略了。】
【首先秦國東出在即,不可能殺功臣,這樣隻會讓六國賢能敬而遠之。另外為了穩定朝中呂不韋留下來的臣屬,秦王也不會殺呂不韋。大秦即將東出,朝內決不能亂。】
【所以,在當時的情況下。即便是撇開呂不韋曾是秦王父子的救命恩人,以及是嬴政仲父,陪伴了他整個少年時光的個人感情不說,隻論當時的局勢。】
【這天下間誰都有可能殺掉呂不韋,隻有秦王政不可能。】
【或許,若乾年後,嬴政可能殺掉呂不韋,但是這個時候是萬萬不可能的。】
【也是為什麼在呂不韋死後,秦王政放過了他的族人和舍人,而且憤而向趙國宣戰,討伐四國請封相的始作俑者趙佾的原因。】
【是的,趙佾的捧殺之計成功除掉了呂不韋,引得秦王政震怒,決定出兵討伐趙國。但這一役秦國因倉促起兵,並未準備太充分,以至於滅趙一戰打了足足十四年。】
【好吧,呂不韋說的的確有點多了。但是,呂不韋極大縮短了秦國東出統一六國的進程也是事實。】
【而且呂不韋在朝期間,還化解了其它六國第五次合縱攻秦,更是功不可沒。也難怪秦王政不忍殺他。】
【這就不由得想要唏噓一句,嬴政所為,可比朱元璋登基後火燒慶功樓,燒死了大部分隨他東征西戰的老弟兄們;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削除了隨他立下赫赫戰功的將軍元帥們厚道多了。】
【他們的功績雖比不上始皇陛下,但這罵名卻少了太多,真是以筆為刀,積毀銷骨啊!】
插入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