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時,竇家的竇嬰和王家的田蚡都支持漢武帝開設明堂。而因為這件事,兩人全都被懲罰,被趕回了家,遠離了朝堂。漢武帝開始提拔新的官員。】
【而對於此,竇老太後也說不出什麼。因為竇嬰雖然是她家的子弟,但是田蚡還是王家的國舅呢。漢武帝兩個人都罰了,等於是兩家各打一頓大板,誰都挑不出理兒去。】
【更何況,竇嬰此人也算是竇家比較耿直的子弟,竇老太後對他也不是多喜歡。他完全是靠自己的功績才成為了大漢朝的宰輔。看到他被貶,竇老太後更是一句話都沒給他說。】
【但經過這件事,竇老太後卻沒意識到,他們竇家的子弟已經被漢武帝調離了朝堂的中心。】
【就像是下象棋時,用自己的“卒”拱了對方的“象”一般。】
【這也從另一個方麵看出,漢朝當時的政權,是既離不開外戚,又受製於外戚的。】
【其實,後來看來,竇老太後此番衝動行事,實在是有些自毀長城。】
【比如這個竇嬰。他忠於大漢,功勳彪炳,是外戚中很有能力的人。他對漢初的朝綱穩定貢獻很大,也很難能找到人來代替他。】
【但從另一方麵說,竇嬰因為手握實權,縱然是無意,也是對竇氏族人的一種庇護。甚至有的時候,都不必他出麵,隻要提他的名號,人們就會對竇氏族人大行方便之門。】
【前朝有竇嬰,後朝有太後。基本上都是竇氏一族在把持。所以,不管這個竇嬰有多能乾,漢武帝都不可能讓他一直留在朝中。早晚要讓他離開。】
【因為隻要他存在,就是一種外戚力量的標誌。】
【但是,因為這個竇嬰不討太皇太後喜歡,太皇太後便沒有挽留他,導致後來竇氏一族被清算的時候,根本沒有還手之力。】
【外戚很有能力,但是外戚卻不能擔任重要職位。】
【為什麼會有這種矛盾的現象呢。】
【一邊外戚長期擁有充足的教育文化資源,子孫們人才輩出,成為朝中棟梁;另一邊則是,外戚們長期享受政治政策傾斜,家族越來越龐大,長此以往等於是養虎為患。】
【你如果隻是一個平庸的皇帝,自然可以依仗外戚的力量。就如漢惠帝劉盈一般,永遠活在呂後的掌控下,做一個安樂皇帝。】
【不過可惜,漢武帝不是漢惠帝。他怎麼可能讓自己的雄心壯誌囿於後宮,縛手縛腳。】
隋文帝:說得有理。
李淵:算它有些道理。
秦始皇:這劉徹小兒所慮的確沒錯。
朱元璋:繼續盤一盤我那些老兄弟們。
朱瞻基:外戚的確難辦,外戚就是煩惱之源,何法能將煩惱根拔除?
康熙:明珠、索額圖何在?
【所以,從那時起。或者說更早一點,從他還是太子,接受漢景帝親自教導的時候起,就已經確定了自己的施政方針了。】
【就是決不能讓外戚再執掌大漢的政權!】
【不過諷刺的是,他雖雄心萬丈,在奪儲登基掌權等事情上,卻又少不了外戚的支持。甚至在後來攻打匈奴的過程中,也仍舊擺脫不了外戚的陰影。】
【而在最後的立儲之事上,他也仍舊擺脫不了對外戚當權的顧慮,留子去母,殺了他最喜愛的鉤弋夫人。】
【可以說,縱觀漢武帝一生,從他的少年階段直到他垂垂老矣,心中永遠揮之不去的心魔隻有一件事就是“外戚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