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 大連灣 承乾宮日子(1 / 2)

雖然報紙上並未宣揚,但是京城百姓都感受到了京城的風聲鶴唳,就在黎國使臣離京的傍晚,京城城門被封鎖,不允任何人離京,挨家挨戶地搜查可疑人員;再有一些軍隊順著各個城門出去,四散趕去。

京中人士皆惶惶不安,不清楚具體發生了什麼,隻知道是大事,唯恐破壞了自己安穩的生活。

各支隊伍順著每個城門出城,但目標都是幾個適宜出海的港口,廣府、泉州、天津等地的官員都收到了指令,嚴格控製港口,暫時封控,不允出海。

一路上的城池更是嚴查行人,麵對遮遮掩掩的女子或者麵若好女的男性更是嚴查,或許是因為那個女犯人會扮成男人吧。

火車站更是查得嚴格,目前,京城與幾個大城市之間建設起了鐵路交通,每個人又要憑借身份證明麥買票,故而查得很嚴格。各地官路同樣嚴格,每一架馬車都要停下,官兵們拿著畫像仔細查看。

查到一架灰撲撲的馬車,裡頭是五六個灰撲撲的灰袍尼姑,手上拿著念珠正在誦經。

官兵冷冰冰得敲著馬車車壁:“下來,檢查!”查了這麼多人,他臉上的不耐煩更加濃。

“是,官爺。”尼姑們都下來,為首的是一個上了年紀的黃皮尼姑,臉上紋路明顯,戴著尼姑帽,但能明顯看出是個光頭,鬢角的皮膚光滑無毛。

官兵隨便檢查了一下,這天寒地凍的,他們也不太願費精力,都是群剃了頭的黃皮小尼姑,瞧著尋常。他隨口問道:“這寒冬臘月的,往遼省去做什麼。”

老尼姑道:“官爺,我們本就是遼省尼姑庵的人,在天津參加了佛法大會待了些日子,如今是回去。”

官兵想了想,好像是有這回事,報紙上還寫了幾筆,所以他有點印象。頓時嚴肅恭謹了些,能參加佛法大會,想必也是有能力的大家,得道的女尼他還是不願得罪的。

幾個尼姑通過了檢查,乘上馬車繼續往遼省去。

後稍的一個女尼捂著心臟,仍有後怕之感:“幸好……”

為首的那個蒼老女尼——元夕輕笑一聲:“無事,一切都度過了。”

她們當初毫不耽誤,迅速離京,離開後就剃了頭發,在山野中燒掉了它。恐怕就連胤礽都沒想到,她那麼愛護自己長發、愛美的人,會好不猶豫地剃光,用藥草讓皮膚泛著不健康的枯黃,再勾勒出深深的皺紋,活脫脫一個五十歲的老尼。

這一路上,她從未引起彆人的注意。

人人都知道,抓的是一個貌美的女子;而百姓中信佛教者甚多,故而遇到出家人都是比較客氣的,所以她們一路上才這麼順利平安。

子衿問道:“師父,那我們接下來如何?”她選擇給皇貴妃主動權,這一路上,她們彼此稱呼著師父和徒兒,免得說漏嘴。

子衿自小就跟著瑚圖裡,也算是在元夕眼前長大的。她記憶中的皇貴妃,一開始是享受生活的,總是有各種有趣的小情調;後來則是越來越溫柔恬靜,時常任性著,可笑容卻是淡淡的。她曾經不理解,直到和著女皇陛下一起做著皇貴妃逃跑計劃時,她才知道,為何皇貴妃越來越不開心。

尤其在這一路上,她更深刻地感受到皇貴妃的決絕。

剃發、扮醜、風餐露宿……她似乎都不在意,隻是堅定地向往著遠方。也是這一刻,她才明白,其實女皇陛下的性子更像皇貴妃娘娘,隻是皇貴妃娘娘用溫和將堅定的心包裹起來罷了。

“接下來……”

元夕知道子衿是想好了的,隻是還是在谘詢她的主意。各地的大港口都被封了,船隊在稍遠的海島邊等著,偽裝成民船的商船在遼省的港口被守著也出不去,她們該怎麼辦?

碧兒道:“既如此,師姐,不如我們尋一處民宅住下,萬……這封港口的舉動想必也不會持續太久,畢竟朝廷支持海事,停的久了,造成的損失也太大。我們熬過幾日,或者直接尋一處尼姑庵住下,等著港口開放再出去。”

隨同子衿一起來的人也道:“如此確實更穩妥,隱於尼姑庵自是更安全,也符合咱們現在沒有頭發的樣子。”

所有人都等著元夕做最後決斷。

“……如果,我們乘漁舟到海上,大抵需要多久?”

“夜間登船,初時劃船,遠了之後打開蒸汽發動機,天明可至海島船隊。”

其實大家都明白了元夕的意思,此行自然是唯皇貴妃馬首是瞻,甚至這條小船也是一開始就準備好了的。黎國的智囊團早就準備好了這條船,想到了這條艱難的逃離之路。儘管幾乎沒人認為皇貴妃會這麼選擇,但還是做好了萬全之策。

她們幾乎不耽擱,到了村子邊緣預備的落腳處吃些東西,稍作休整就準備夜晚登船。這時候的港口都在城外,自然無需進城。

幾人又改了男裝打扮,溫度本就低,街上男子人人都帶著帽子,她們戴上有假辮子的帽子,穿得鼓鼓囊囊的棉衣,打扮得黢黑,幾乎看不出來是群女人。

本來一切都是備好了的,卻不想出去打聽的人帶來一個消息。

“娘娘,我發現港口附近似乎有禦前的人。”

*

港口有軍隊不足為慮,但若是禦前之人,豈不就說明……

元夕臉色慘白,她死死抓著碧兒的手,這一路來她都未曾如此惶恐。

“碧兒,他全都猜到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