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我想說一句女皇。】
【後世的史書都喜歡把女皇塑造成一個冷酷無情的政治動物,但up主的看法與他們不一樣,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立太子,在這件事情上,我們可以看到女皇對待自己子女以及侄子們的拳拳愛護之心——】
【她立了李顯,一個與武家人毫無恩怨,且願意與武家人交好的兒子。】
李顯長舒一口氣。
——阿娘果然沒有忘記他!
阿娘心裡果然還是有他的!
·
李旦懸著的心終於落地。
——立三兄好啊,三兄不僅跟武家人沒恩怨,跟他更沒有恩怨,三兄當了皇帝,他才有好日子過啊!
·
武三思:“......”
雖然有些不能接受,但也不是完全不能接受。
——總比李旦那廝上位強。
那廝跟他不共戴天,要是那廝登基為帝,他武氏一族哪裡還有活命的可能?
【就這樣,李顯成功上位,被女皇立為皇太子。】
【而在房州均州吃土吃了十四年的李顯,這一次顯然長了教訓,上次被廢是因為他剛上位便迫不及待培養自己的勢力,這一次他學乖了,韜光養晦,與武家人交好,把自己的兩個女兒都先後嫁給武家。】
天幕之上,洛陽又一場盛事。
李武兩家在鬥了數十年之後,終於在繼太平公主之後達成麵和心和,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聯姻。
【李顯與武家人結親,其目的再明顯不過,母親就是我的天,母親讓我乾啥我乾啥,借聯姻鞏固自己的勢力,也借聯姻討好女皇——】
【阿娘啊,您就放心吧,我都與武家捆綁到這種程度了,我上位之後絕對不會清算武家的,您就放心把皇位交給我吧!】
·
李顯昂首挺胸。
對,就是這個道理。
他很乖的,也很識趣兒,斷然做不出那種給點陽光就放肆的事情來。
·
武三思頗感欣慰。
——這樣的太子合該登基為帝啊!
瞧瞧瞧瞧,兩個女兒都嫁到我們武家了,這是一點清算我們武家的念頭都沒有啊!
——姑母啊,您就放心去吧,咱們武家肯定能繁榮昌盛,立足百年!
·
武家必亡於此。
太平收回視線,瞬間明白李重潤以及武延基的真正死因——
兩股勢力擰成一股繩,這是帝王大忌。
·
武瞾嘴角微勾。
【千年之後的我們不知道女皇看到這一幕心中作何感想,但我們知道女皇在看到這一幕時做了什麼——】
【來俊臣這塊磨刀石死了,便有新的頂上來,比如說,張昌宗兄弟。】
天幕之上,景象再變。
一個清雅若蓮,一個飄飄欲仙,兩個絕頂雋秀的男人肆意出入宮門,儼然新的天之驕子。
【李武兩家對張昌宗兄弟倆頗為不滿,但沒辦法,女皇寵信啊,隻敢偷偷議論。】
【這一議論,便引出塌天大禍——】
【李顯嫡長子李重潤,李顯嫡女永泰公主,永泰公主的駙馬武延基,皆死在這件事情上。④】
李顯/武三思:“!!!”
狗日的張昌宗,老子跟你們沒完!!!
·
太平公主秀眉微動,但最終什麼表情都沒有。
——這便是聖人威儀,不容置喙。
【因害死了李武兩家的繼承人,張昌宗兄弟倆便徹底得罪李武兩家。】
【但李武兩家是誰啊,那可是經曆過來俊臣的!經曆過自己枕邊人被女皇所噶的!能屈能伸能苟,苟得苟中苟,方為人上人!】
天幕之上,太平公主牽頭,所有李家與武家的人坐在一起,商議如何解決這件事帶來的惡劣影響。
“不能這樣放過他們!”
年輕人血氣方剛,拍案而起,“我們現在便聯合上書,請奏聖人誅殺二張!”
“坐下。”
太平聲音冷冷,“你若想死,便自尋東南枝,不必拉上滿門性命與你一同送死。”
年輕人氣得跳腳,“你這是坐著說話不腰疼,死的不是你的兄長你的兒子,你當然能當做什麼都沒發生過!”
“我的第一任駙馬,在我尚未出月子的時候便已經死了。”
太平麵無表情。
房間陡然陷入安靜。
【於是乎,在第二年八月,兄妹幾人聯合上奏,請立張昌宗兄弟二人為王。⑤】
【——是的,兄妹三人跪滑得又快又徹底,想著女皇年事已高,他們沒必要在這個時候與女皇撕破臉,再苟一苟就能苟到勝利。】
太平絲毫不意外。
——這是她能做出來的事情。
一旦明白自己的處境,便能迅速看清局勢,找出最利於自己的一條路。
【但是他們顯然低估了二張的作死能力,這是兩位比來俊臣還瘋的瘋狗。】
【他們知道自己已經得罪李氏一族,不把李家的人徹底踩死,等女皇崩天,他們便會被李家人捏死。】
【所以一不做二不休,他們直接對太平公主下手,他們太清楚太平對於李武兩家人的影響,於是他們選擇擒賊先擒王,誣告太平男寵謀逆,借此引火到太平身上⑥——】
天幕之上,場景再換。
女皇勃然大怒,洛陽城再一次血流成河。
【太平與二張的關係徹底破裂。】
【這一次,換兩位兄長勸太平苟一苟。】
天幕之上,李旦與李顯搓著手,輪番勸說一臉冷色的太平,“二娘啊,這麼多年都過來了,咱們再忍忍。”
“是啊,再忍忍。”
“阿娘年齡大了,折騰不了幾年了——”
“忍?”
太平緩緩抬眉,平靜看著兩位兄長,“我忍夠了。”
“忍夠了也得忍!”
在這種事情上李旦顯然更有發言權,拉著太平循循善誘,“你看,四兄我都熬出頭了,你肯定也能——”
“四兄當年原本不必忍。”
太平冷笑甩開李旦的手,“是四兄懦弱無用,才被那些人欺壓至今。”
“我若是四兄,斷然不會有今日之局麵。”
【當我們熟讀曆史,我們就會知道,史書上很少有女人的身影,她們做了什麼,出發動機又是什麼,沒有會知道。】
【我們知道的是李家的擁護者,宰相張柬之發動兵變,誅殺二張,逼女皇退位。】
【是日,武周滅亡,李唐再興,武瞾退位,李顯登基。】
【於是世人稱頌,是張柬之挽救了大唐,是張柬之挽救了動蕩不安的時代,他是風雨飄搖之中的定海神針,是扶大廈之將傾挽狂瀾於既倒的忠臣純臣。】
【但是,在在曆史長河裡,在吝嗇筆墨如史官們,在史書上寫下這樣的記錄——】
【神龍元年,預誅張易之謀有功,進號鎮國太平公主。】
天幕之上,改朝換代。
公主緩緩走入大殿,接受天子加封,是為——鎮國太平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