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置於我於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地?”
太平公主眉梢微挑,麵有不屑。
【雖然太平躲過了韋後這一輪的攻擊,但此時的她也明白自己與韋後的關係徹底破裂,再無緩和的可能,於是兩人在朝堂之上針鋒相對,你來我往,其中最為精彩的,當為上官婉兒勸阻李顯不要立安樂公主為皇太女的事情。】
天幕之上,李顯與朝臣們吵得不可開交。
但他主意已定,任誰來說不好使,氣急敗壞的天子抬手吩咐,命上官婉兒擬招。
“阿娘為女子,仍做了武周天子。”
李顯道,“裹兒乃天子之女,如何做不得天子?”②
【可惜此時的李顯,並不知道上官婉兒並不是他的人。】
【他覺得上官婉兒非常親厚,不僅給她父親祖父平反,追封她的祖父與父親,而還封她的母親為鄭國夫人③,此等恩情,婉兒當然是他自己的人。】
【而且根據史書記載,上官婉兒曾不止一次勸說韋後效仿女皇④,行女皇之事,按照女皇的政令來治理國家,而且向韋後推薦武思,重用武家而排擠李家。⑤】
【咱就是說,任誰見了婉兒這波操作都迷惑啊,覺得她簡直就是自己的貼心小棉襖,自己想到的事情她能想得到,自己想不到的事情她更能想得到,根據你的心思來幫你治理國家。】
【這哪是女相?這簡直是自己的張良和諸葛亮好嘛!】
【自己能否成就一番偉業就看她了!】
天幕之上,韋後李顯待上官婉兒極為親厚,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會與她商議。
·
武曌目光悠悠,看向一旁替自己擬寫詔書的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呼吸一緊,筆下字跡有一瞬的潦草。
但很快,她調整好自己的心緒,仍是不急不緩寫著詔令。
·
太平的意識一下比一下淺。
迷迷糊糊間,她心裡隻剩一個念頭——
婉兒怎會是他們的人?
上官婉兒,自始至終都是她的人。
·
韋香兒心中突然升起一種不好預感。
雖然她也知道自己待上官婉兒親厚,更知道上官婉兒沒理由背叛自己,可聽天幕的意思,似乎是自己被上官婉兒耍了。
——這個她委以重用收為心腹的人,未來必會在她心頭狠狠插上一刀。
·
【事實證明,上官婉兒是自己的人,這是一種錯覺。】
【當然,我們這些後人開了上帝視角,能清楚知道這是一種假象。】
【但李顯韋後沒有上帝視角,他不知道,他們隻知道上官婉兒不會背叛自己,於是,讓上官婉兒起草立安樂公主為皇太女的詔書。】
天幕之上,上官婉兒嘴角緊抿。
“聖人,請恕婉兒難以從命。”
片刻後,上官婉兒起身,對著主位上的李顯深深拜下,“公主怎能為皇太女?”
“聖人此舉實在荒謬!”
【在李顯韋後最需要人支持的時候,他們的心腹上官婉兒毫不猶豫選擇背刺。】
【根據她的墓誌銘所記載,她先是辭官相逼,然後以削發為尼相逼,最後以鴆酒相逼,逼李顯不立安樂公主為皇太女。⑥】
【這段墓誌銘的真實性還是很高的,那句非常出圈的“千年萬歲,椒花頌聲”就是出自這個墓誌銘。】
【上官婉兒的這個舉動,讓李顯立安樂公主為皇太女的詔令更加難以推行。】
【試想,你的心腹都反對你,你的這舉動是何等荒謬?】
【而其他朝臣也借題發揮,讓李顯不得不暫時擱淺這個計劃。】
“這、這怎麼可能!”
李顯大惑不解,“婉兒乃你我一手提拔,怎會在這種時候背叛我們?”
韋香兒抬頭看天幕,“因為她從來不是我們的人。”
“從來不是。”
【而婉兒之所以這麼做,也正是因為她不是李顯韋後的人,從來不是。】
【關於婉兒的記載,史書上的內容非常割裂,有說她是牆頭草,女皇在的時候是女皇的人,韋後執政是韋後的人,也有說她曾經是太平的人,但為了男人與太平決裂,徹底倒向韋後。】
【種種說法各不相同,但千年後的我們,在考古的時候發現她的立場——】
【她從來都是太平公主的人。】
烈日炎炎下,太平公主搖搖欲墜。
在聽到天幕這句話,她輕輕一笑,緩緩閉上眼睛,倒在酷熱宮苑。
“二娘!”
“二娘快醒醒!”
“快來人啊,二娘昏倒了!”
宮苑中響起小宮人們張皇失措的聲音。
殿內的武曌看向上官婉兒,上官婉兒麵色不變,仍在書寫詔令。
而早已被她交代的偏殿,此時聽到宮苑裡小宮人的話,等待已久的太醫院院正領著一群太醫連忙趕到太平公主麵前,望聞問切後,連忙給太平用藥。
【瀟湘水斷,宛委山傾。】
【珠沉圓折,玉碎連城。】
【甫瞻鬆檟,靜聽墳塋。】
【千年萬歲,椒花頌聲。】
天幕之上,太平公主一身素衣,靜靜站在上官婉兒的幕前。
【這是婉兒死後太平重金求大才給她寫的墓誌銘。】
【up主個人覺得,沒有什麼史料比這個更真實,比這個更貼合婉兒與太平的關係。】
“她、她是二娘的人!”
李顯如夢初醒,“所以她不讓我立裹兒,在那個時候背叛我!”
韋香兒收回視線,回眸看李顯,“郎,你現在還覺得二娘與四郎與你兄妹情深,至死不會叛你嗎?”
李顯微微一怔,隨後緩緩搖頭。
——他們會背叛。
會如當年逼阿娘退位一般,奪走阿娘交給他的萬裡江山。
“可是......為什麼啊!”
李顯聲音哽咽,“我明明待他們那麼親厚——”
“郎,政治鬥爭不是請客吃飯,是你死我活,是成王敗寇。”
韋香兒打斷李顯的話,“你的好心,你的善良,隻會成為彆人攻擊我們的刀劍。”
【因為她是太平的人,所以她可以毫不猶豫背刺李顯韋後。】
【也正是因為她是太平的人,在李顯死後,她會毫不猶豫幫助太平發動兵變。】
“!!!”
李顯心思傷心了。
——他死了?!
二娘聯合婉兒兵變?!
韋香兒絲毫不意外,甚至還有一種塵埃落地的坦然。
——她就知道太平狼子野心,不甘人下,若不能除去她,便會被她所反噬,終有一日,她會從她手裡奪走李唐江山。
·
“兵變?”
武曌微微一笑,“我這個女兒,倒是比顯兒旦兒像我。”
上官婉兒波瀾不驚,繼續書寫詔令。
·
而此時的太平,在太醫院院正與其他太醫的聯合救治下緩緩睜開眼,聽到天幕說的那句話——
婉兒配合她發動兵變。
這一日,終究還是來了。
【根據《舊唐書》記載,景龍四年六月壬午日,韋後聯合安樂毒殺李顯。】
“???”
李顯拍案而起,“怎麼可能!”
韋香兒被噎得一窒,“荒謬!”
·
李旦愣在原地,好一會兒才找到自己的聲音,“這、這簡直是汙蔑。”
“肯定是汙蔑。”
小小的李隆基不以為然,“既然兵變,那肯定要找借口,要不然禁衛軍們誰會跟著你反對太後?”
·
“......”
武曌無話可說。
上官婉兒筆尖微微一頓,在詔令上畫出一點墨跡。
但她反應很快,立刻抽走詔令,重新書寫,一邊寫,一邊用餘光偷偷打量武曌。
大抵是這個消息著實荒誕,連喜怒不形於色的聖人此時都有一瞬的凝滯。
【這段曆史自我矛盾到史官們都不知道怎麼寫,所以史官們直接擺爛,寫韋後與安樂公主求皇太女之位,然後毒殺李顯。⑦】
【之後就是李顯死後的韋後的極限操作了,秘不發喪,調集府兵五萬人駐紮在長安,日夜巡視提防太平與李旦,再讓自己的心腹領兵五百去防備李顯遠在外地的兒子李重福。】
【是以,朝政全部落於韋後之手。】
天幕之上,禁衛們調動頻繁,山雨欲來風滿樓。
【在這個時候,韋後的操作都是沒有問題的,包括讓一直負責起草詔書的上官婉兒起草立李顯幼子李重茂為皇太子的遺詔,讓相王李旦輔政,她為皇太後攝政,把各方勢力平衡的都很不錯。】
【但主少國疑,而宗室力量過大時,不是你防備平衡就有用的,而我們的太平公主,也忍韋後忍了太久,於是在李顯死後的第十八天,她聯合李隆基發動兵變,儘誅韋氏一黨。⑧】
李旦大驚失色,連忙把懷裡抱著的李隆基拉出來左看右看,“你好大的膽子!”
“這本就是我李家的江山,憑什麼要讓給彆人?”
小小的李隆基振振有詞,“伯伯能做,阿耶也能做。”
·
“二娘!”
李顯痛呼出聲,“你、你怎能如此啊!”
韋香兒抬眉看李顯,不悲不喜,“二娘忍到郎死後才發動兵變,已是念在郎待她親厚的情分上。”
“兵變奪嫡並非兒戲,而是不死不休。”
【但這一次兵變,up主個人覺得應該是太平有史以來最後悔的一次。】
【因為在這次兵變裡,她的知己至交被李隆基所殺。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