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人的野心不是一天便會膨脹的,她也一樣。
當她被丟到感業寺,被迫出家為尼,當她飽受世間冷暖,當她在感業寺再度遇到李治,當她替李治鬥贏了王皇後蕭淑妃,甚至那些以長孫無忌為首的門閥世家也被她踩在腳下,她看著跪在自己麵前的一張張趨炎附勢的臉,她開始思考。
——為什麼那個位置一定要男人才能做?
為什麼她的能力遠在男人之上,卻要困於後宮,甚至要在感業寺自生自滅?
為什麼她的兒子們遠遠不及她,她卻仍要將萬裡江山交到他們手裡,而她隻能在後宮裡過上所謂的含飴弄孫的生活?
不,不應該這樣。
老天既給了她野心,又給了她足夠撐得起野心的能力,那麼她便不該困居後宮,更不會將錦繡河山拱手相讓!
否則她的能力,她的野心有何意義?
男人能做的事情,她能做。
男人做不到的事情,她更能做。
她要讓這個天下知曉,讓後世史官們知曉,讓千百年後的百姓知曉——她要在盛世太平的時候奪了李唐的江山!
她要做前所未有的女皇帝!
她要整個神州大地匍匐在她的腳下!
她要鉗製在女人身上的鎖鏈統統消失不見!
誰說隻能男人當皇帝?
誰說隻能女人去和親?
這個世界的規則,本就不該一成不變。
她要重新製定這個世界的規則,哪怕最終失敗,她的存在也會給後人啟迪,野心不是男人專屬的東西,權力更不是。
武曌換上袞服。
——淩駕於日月之上,她很喜歡這個名字。
“聖人皇後豫王太平公主到——”
廊下傳來小宮人尖細的聲音。
武曌緩緩抬眉,“宣。”
“宣聖人皇後豫王太平公主入殿。”
小宮人唱喏。
【而將各地叛亂全部平息的武皇,此時也即將走到生命的儘頭。】
【很多人說晚年的武皇非常昏聵,任用酷吏,殘害朝臣與宗室,甚至為了兩個微不足道的男寵,連自己的親孫子都能下令杖殺。】
天幕之上,小宮人尖著嗓子宣召——
“邵王重潤,繼魏王延基私議聖人,是為大不敬。”
“聖人降旨,杖責一百,打完為止。”
李顯老淚縱橫,跪在台階前不斷磕頭哀求,“阿娘,是兒子教子無方,是兒子的錯,求您繞過重潤吧!”
“我與香兒隻有這麼一個兒子,他若死了,您叫香兒可怎麼活啊!”
“阿耶不必苦苦哀求。”
“大丈夫一人做事一人當,那些話是我說的,我領罰便是!”
“姑母!姑母饒命!”
“延基自由體弱多病,如何受得住一百杖責啊!”
“阿耶,阿耶救我!”
“行刑——”
“砰!”
宮苑之內,鮮血長流。
而此時的永泰公主府,永泰公主慘叫聲連連,那是動了胎氣才會有的痛苦哀嚎,如瀕死的小獸,絕望而悲慟。
“阿姐,你不要嚇我。”
安樂公主握著永泰公主的手,聲音不住顫抖,“阿兄不會有事的,駙馬更不會有事!”
“你不要怕,他們都會回來的,都會回來的!”
“你安心生孩子,把孩子好好生下來就好!”
“阿姐!”
“阿姐——”
·
天幕之下,韋香兒腳步微頓。
——那是她的兒子,活活被廷杖打死。
他那麼年輕,看上去不過十七/八歲的樣子,意氣風發,寧折不彎,臨到奄奄一息閉上眼,也不曾求饒半句。
天家皇室應有的風骨與威儀,在他身上表現得淋漓儘致。
那也是她的女兒,她捧在掌心的女兒,動了胎氣,一屍兩命,冰冷躺在床榻上,被另一個女兒抱著慟哭。
李顯六神無主,“怎麼會這樣?”
“阿娘怎會殺重潤?”
“仙蕙,仙蕙怎會死!”
“阿娘......唉。”
李旦長長歎氣。
太平公主眼皮狠狠一跳。
——三兄先死原配發妻,再死嫡子,四兄的發妻與寵妾也儘皆遇害,那麼她呢?
她真的做到了獨善其身,終其一生不曾死至親?
不,她不信。
她的駙馬是表兄薛紹,而薛紹的兄長薛顗與琅琊王李衝關係極好,阿娘登基為帝,李衝必反,李衝若反,薛顗焉有袖手旁觀之理?
或替李衝招兵買馬,或幫助李衝傳送情報,總之斷然不會眼睜睜看著李唐江山被阿娘篡奪。
阿娘這般精明的一個人,而做了這些事情的薛顗,怎會逃過阿娘的眼睛?
阿娘必會殺薛顗以肅清朝綱,而作為薛顗弟弟的薛紹,也必然會被連累。
——殺雞儆猴,不外如是。
若他不是駙馬,或許還能逃過一劫。
可他偏偏是駙馬,嘖必然會被阿娘拎出來殺一儆百。
所以,薛紹必死。
太平手腳冰涼。
武曌將兄妹三人的反應儘收眼底。
——因太過震驚,他們此時連她身上換上了天子袞服的時候都無暇注意。
她的血腥手段,到底還是嚇到了嬌生慣養的兄妹三人。
但她並不後悔。
因為這是位尊九五之路的必然,孤家寡人,孑然一身。
但權力的滋味如此迷人,哪怕高處不勝寒,她也能一覽眾山小。
“怎麼,你們很意外?”
武曌平靜出聲。
兄妹三人齊齊回神。
回神之後,他們才發現此時的阿娘身上穿的並不是平時的衣服,而是隻有天子才能穿的天子袞服。
——阿娘已不滿足天後的位置,她現在便要登基為帝。
野心昭然若揭。
兄妹三人齊齊震驚。
偌大宮殿靜得能聽到針落在地上的聲音。
武曌靜靜看著她的兒女。
李顯是憤怒,李旦是悲痛,而她的好女兒是痛苦絕望。
這些她十月懷胎九死一生生下來的子女們,到底還是與她離了心。
“阿娘!”
李顯悲憤出聲,“重潤不止是我的兒子,更是您的孫兒啊!”
“您怎能——”
“我能。”
武曌平靜打斷他的話,“妄議聖人者死。”
她的聲音平靜而和緩,沒有任何起伏,但卻有一種不容置喙的威嚴,壓得李顯有些喘不過氣。
可那畢竟是自己最愛重的兒子,如今就這麼慘死在自己麵前,他心裡再怎麼害怕,還是纏著聲音開了口,“您是聖人,他便是聖人的孫子!”
“還是說,您當了聖人,便要斷情絕愛,不分青紅皂白杖殺自己的孫子嗎!”
“漢景帝冤殺栗太子,漢武帝儘屠衛太子一黨,隻有宣帝僥幸逃生。”
武曌道,“而我們的太宗皇帝,更是有玄武門殺兄屠弟的事跡。”
“但青史不會對他們的血腥手段著墨太多,而是大肆宣揚他們的聖明仁和。”
“景帝有文景之治,為漢武帝的遠征匈奴打下堅實的基礎。”
“而武帝有驅除匈奴,重振漢家威儀的豐功偉績。”
“至於太宗皇帝,則更不必說,貞觀之治永傳後世,被千年後的天幕時代讚為皇帝中的top級,上至文武百官,下至黎民百姓,太宗皇帝是所有人的白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