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的端午宴還未散,絲竹之聲飄飄蕩蕩,絲綢一般繞進了紫宸殿中。
天子提前離開了宴會,曆來如此,一來他不耐煩應付宴上群臣,二來他在宴上待久了,大家都不自在,他和太後不同,相比起笙歌鼎沸的宴會,他更愛獨處。
清明節前,他派人去查探花宜姝的過去,到今日五月五端午,正好兩個月。
花宜姝曾經跟他說過,她的生母是彆人送給花將軍的舞姬,然而那舞姬沒有名分,她生下來也不受重視,因此她對花將軍又敬又恨,敬愛他人品端正保家衛國,怨恨他冷漠不慈不負責任。
李瑜心知花將軍不可能是她的生父,然而當時的情境下,若是貿然揭穿,隻會讓她更加難堪,況且花熊守城不利,若不是她證實了花熊的清白,恐怕花熊死後也要背負汙名,這個女兒花熊認下不虧。因此當時他不但沒有拆穿,反而壓下了曹得閒的懷疑,讓花宜姝坐實了這個身份。
回京一路上,花宜姝都帶著花將軍的牌位,宮中還留了個地方放置,讓花宜姝逢年過節時能給他上柱香。而在他們大婚之後,他和花宜姝還一起祭拜過花熊。她的身世原本早就已經塵埃落定,無論她的生父是什麼人,李瑜都為她認了花熊這個生父。
可是胡太醫回京後,這一切又有了變化。花宜姝不知是否察覺到了什麼,讓江子歡去調查胡太醫不夠,還讓曹順子去監視胡太醫,因此牽扯出了一幅三十年前的畫像,畫上女子跟花宜姝幾乎是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又是這般風華絕代的相貌,除了血脈相連,不做他想。
胡太醫的孫女是三歲那年走丟的,距今快十六年,跟花宜姝的年紀正正對得上,而三歲的孩子尚且不能記事,或許花宜姝是流落在外,被花熊給撿回去的呢?她當年那麼小,信了彆人給她編造的身世也未可知。
胡太醫雖然不是名門望族出身,但他是個好人,家世也清白簡單,更可憐的是至今孤家寡人一個,如果能將確鑿的證據擺出來,證實他們的確是血脈相連的親人,那簡直再好不過。這樣一來,胡太醫不必再做個孤寡老人,花宜姝也能和真正的親人重逢,從此徹底放下對花熊的怨氣!
李瑜不知胡太醫是出於什麼顧慮不肯承認花宜姝,但他既然知道此事,就不可能袖手旁觀。他希望花宜姝能有一個真心為她著想、真心疼愛她的血脈至親。
原本以為十幾年的舊事不好查,沒想到兩個月就有了確切消息。
李瑜不由欣喜,拆開這封密信正要查看,卻見前來複命的張達先身軀微微發顫、額角上滿是汗水。
李瑜目光移到他身上,見他一副緊張到連手腳都不知往哪兒放的模樣,心中忽然有了不好的預感。“有事?”
張達先噗通一下跪在了地上,“陛下,微臣鬥膽,請您看完信後萬萬息怒。”
張達先曾經是個靠著家世混上來的勳貴子弟,但是後來經曆過剿滅鬼樓的差事後,他成長了不少,跟從前判若兩人,更何況南衙近來清閒,李瑜看他閒著沒事整日為了蕭青爭風吃醋,頗覺浪費,於是就將他派去調查當年之事。
他這麼快就查到結果,差事辦得漂亮,按理說該喜形於色才是。為什麼一副窺見密辛、生怕被殺人滅口的惶恐?
李瑜眉心蹙起,他立刻拆開了信件。
這封信很厚,裡頭除了張達先親筆寫成的總述外,還有許多證據。
李瑜先看張達先寫的。
花熊在嶽州的事不好查,但是在京中的事卻不難查,他是在十一年前離京的,張達先一一排查過,發現十八年前,花熊府上沒有收過任何舞姬妾室,更不可能有孩子出生。他府上一直隻有兩個先帝賜的老妾,其中還附上十八年前在花家做事的仆役證詞,這些人如今尚在京中,隨時可以找出來作證。
李瑜看見這一條,眉頭略略一鬆,畢竟他心裡已經認定花宜姝是走丟後陰差陽錯被送到花家的。他繼續往下看。
張達先又一直追查到花熊離開京城之前,確定一直到十一年前他離京時,花熊府上沒有收過任何舞姬,孩子更是一個沒有。
李瑜並不在意。
十一年前,花宜姝該有七八歲了,這個時候應當已經記事了,但也有可能她流落在外時受到驚嚇,被花將軍帶走後失去了記憶。
這個時候,李瑜猜測花將軍是離京後撿到的花宜姝。
接下來的調查費時費力,張達先花費了一個月的時間查了花將軍從京城到嶽州這一路上的經曆。十一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許多當年與花將軍有過交往接觸的人還都在世,況且官員到地方就任,一路上不可避免要在沿路驛站歇腳過夜,況且花將軍當年還帶了兩名妾室、幾名家仆以及十來個護衛一起上路,對於驛站的小吏而言,哪怕是被貶謫後的花將軍,依舊是他不能得罪的大官,因此印象還是有的。
張達先帶著人沿路問過去,確定花將軍當年的隊伍裡沒有孩子。
這也沒什麼,或許當年花宜姝被拐子拐了,一路拐到嶽州去才被花將軍救下。李瑜沒有去思索為什麼花將軍救了個孩子不當做奴仆使喚,也不正經收做義女,反而要騙她是舞姬生下的。他單單是想象一番當年還是個孩子的花宜姝受了多少苦,就恨得牙癢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