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四十四章 長公主(2 / 2)

神話版三國 墳土荒草 6759 字 2個月前

萬年公主不答,陳曦心下有些無奈,既然如此那就隻能霸王硬上弓了,“既然公主默認,那三日後我等便宣布此事,當前長安百官多數已經歿於昨夜長安之亂,到時候公主攝政即可。”

萬年公主聞言當即胸口一梗,“好你個陳子川,如此行事不怕被人戳脊梁骨,你可是漢臣?”

“哦,那你可是長公主?”陳曦不急不躁的反問道。

“哼,你尚且知道我是長公主,居然還敢如此待我,心中可還有漢室?”萬年公主怒斥道。

“作為先帝之姊的長公主,尚且不將漢室規則放在心上,我們這些為臣子的又何必放在心上?”陳曦毫不客氣的反駁道,“漢室的天下,如果身為繼承人的你們都不維護,我們為何要維護?”

“……”萬年公主沉默,隔了一會兒開口說道,“你不過是需要一名傀儡,而且還如此明目張膽的要求長公主攝政,如此肆無忌憚的做法,我就算答應了,也不過是被你們操控而已,既然如此我為何要答應,漢室的天下,早在我父去世的時候便已經不是了。”

“實話給你們說吧,劉玄德要登基我不會阻攔,劉季玉,劉伯安這些長輩想要登基,我都不會阻攔,但是他們如果想要從我這裡接過合法的文書,對不住,我劉桐還沒有這麼賤!”萬年公主冷笑著說道。

陳曦嘖嘖稱奇的看著萬年公主,沒想到漢朝前麵出了那麼多垃圾公主,最後末代的時候,居然出現了一個人物。

“我說完了,你還有什麼要說的嗎?”萬年公主略帶蔑視的看著陳曦說道,在自己的父親,皇兄,皇弟一一逝去之後,劉桐莫名的感覺到自己的命運恐怕也即將到了終點。

“哦,有很多要說的。”陳曦摸著下巴說道,“首先對於你的眼光和心性表示讚賞,如果你是皇子,說不得,沒有後麵那檔子事情,你比你的兄弟優秀。”

“第二條則是,你的眼光和心性讓你所處在的環境所束縛了,你所分析到的很多東西,更多的隻能說是你的猜測,如果你不自己去見見的話,恐怕你隻能被自己蒙蔽一生。”陳曦平靜的看著對方。

“第三條則是,我之前都說了,我會宣布長公主攝政,至於你答應與否,其實並不重要。”陳曦平淡的說道,“所以公主殿下,你從一開始反駁的核心就出錯了,您不該反駁,您更需要力量。”

“賈尚書也是這個意思嗎?”萬年公主氣的胸前不斷的起伏,硬生生壓下心中的惱怒之後,看著賈詡說道。

“其實,我覺得此事公主應下的比較好,實際上現在公主能不能攝政還是兩說,我們兩人來邀請公主攝政,其實隻是我們兩人私下討論的結果。”賈詡猶豫了一下將陳曦的老底露了出來,陳曦不爽的看了一眼賈詡。

萬年公主深深的看了一眼陳曦,徹底明白了陳曦最後那句,您需要力量是什麼意思,僅僅是兩個人私下商議的結果,就足夠讓她如臨大敵,已經足夠說明她現在的脆弱了。

“就是如此,此事確實是隻是我們兩人商議的結果,甚至應該說是我起了一個頭,然後拉著賈文和過來的。”陳曦平靜的看著萬年公主,再無之前那種咄咄逼人的氣勢。

“為何選擇我?”萬年公主看著陳曦詢問道。

“因為其他人都不合適,至於你所說的合法不合法這種事情,這種事情你去問光武帝是不是合法。”陳曦平靜的說道,“邀請公主攝政更大的意義其實是為了平衡。”

“平衡?”萬年公主不解的反問道。

“發生了很多的事情,最重要的一點在於玄德公對帝位沒什麼興趣,而且我們的實力足夠壓住其他所有人。”陳曦看著萬年公主鄭重的說道,而萬年公主很明顯不信。

“子川說的是真的。”賈詡在一旁接過話茬對萬年公主說道,聞言萬年明顯麵色一整。

“現在的情況有些複雜,主公不想傷到漢室的根基,所以在天下統一之前不會對於帝位有任何的想法,這一段時間你大可總攝朝政,給你賺一筆資本。”賈詡對著萬年公主說道。

“那我要乾什麼?”萬年公主開口詢問道。

“穩定人心,然後為你以後積累資本,你總不可能一直呆在皇宮之中。”賈詡歎了口氣說道,“你已經十七歲了,你覺得你還有幾年時間?與其在北宮為天子哭哭啼啼,還不如做點彆的事情。”

萬年公主聞言麵色難看了很多,她現在的年紀確實已經不小了。

“又不是讓你登基,隻是讓你站在台前穩定人心,而且好處文和也已經說的很清楚了。”陳曦沒好氣的說道。

“我還能乾什麼?”萬年公主詢問道,賈詡微微一愣。

“能乾的很多,比方說恢複皇室的名譽,給皇室刷點正麵的名聲,洗不白曆代公主的荒淫,可以把自己洗白,雖說你在那個位置上是各方勢力的妥協後的結果,但是借著這個位置,操作的好,你能名利雙收,畢竟你是名義上的攝政長公主。”陳曦平淡的說道。

“這樣嗎?”萬年公主低頭默默地想著。

陳曦莫名的有些煩躁,讓萬年公主攝政,實際上是陳曦為幾百年以後可能的內閣製度做的準備,有萬年公主的攝政的記錄,那麼到以後不得不改革的時候,推行民主的難度就會大幅度降低。

至少到了那個時候有法可依,畢竟不管史官如何記載都會記錄這個時代是如何治政的,這種相互妥協的模式都免不了在史書上留下一筆,在彆無選擇的時候,就會成為後人沿襲的標準。

這麼一來後世製度變革的時候,就不會再出現那種摸著石頭過河導致的不可避免的陣痛,也算是為了後人留一條後路。

畢竟不管怎麼說,如果曆史上有一次明確的憲政的時期,而且在那一時期人民生活的還算不錯,那麼在後世不得不進行變革的時候,這一製度就會很順利的進入那一個時代智者的眼中,這也是另外一種相互的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