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三百六十一章 道理是這麼一個道理(2 / 2)

神話版三國 墳土荒草 6183 字 2個月前

脫產人口就這麼多,軍隊的規模,國營廠礦的工人,建設隊伍,已經沒有多餘的人了,現在國內人口都快掉下四千萬了,陳曦就算是神,排滿了訂單的情況下,也不可能在擴大了。

故而也就沒有吸納西域王室家財,以及其他百姓購入理財產品的想法,好吧,這種玩意兒與其說是理財產品,還不如說是國債。

這等相當高的回報,讓很多人想要繼續購入,甚至在年底分紅出來之後,很多人圍住錢莊希望繼續購入,鬨得很亂,最後被靖靈衛驅趕,然後陳曦站出來表示就這麼多,等以後有了再說。

於是西域各王室突然覺得漢室其實還是很不錯的,畢竟漢室這波分紅發給他們的錢並不比他們一年的結餘少多少,很大程度上彌補了他們那顆受到了傷害的幼小心靈。

加之之前將漢室想的太過狠毒,結果現在回過頭來發現漢室並沒有薄待他們的意思,畢竟到手的利益其實是最現實的,故而這些早早就遷過來的西域王室也不鬨了,學著漢室那些長安的有錢人,快樂的生活在長安,一切都感覺特彆好。

唯一感覺不好的也就是烏孫了,這是一個大國,至少是他們自己認為的大國,故而對於漢室的做法是挺抗拒的,加之這個國家是唯一一個真正迎娶過公主的國家,哪怕公主是宗室罪臣的女兒冊封的,但不管怎麼說確實是有皇室的血統。

故而烏孫一直覺得自己是西域三十六國的老大,雖說烏孫在那些真正大佬的眼中是個雜魚,比方說曾經縱橫西北的大月氏,就將烏孫國王的腦袋拿去踢球了。

可以說烏孫和大月氏的梁子也是從那個時候結下的,不過這兩家在有匈奴的時代,都自稱自己是漢室忠誠的小弟,後來到宣帝年間,烏孫甚至混成了漢室的屬國,隻不過後來又分了。

這一次漢室要求的很直接,烏孫這邊很是猶豫,拖拖拉拉,有點不想走,司馬朗一開始也沒有說什麼,隻是在修路,等司馬朗親自抵達的時候,烏孫這邊還沒有搞定,於是司馬朗就代替烏孫決定了。

連城都以違建給鏟平了,烏孫國王氣的要死,表示要狀告司馬朗,然後司馬朗笑了笑表示掏出來一個東西,這是烏孫早年的黑曆史,是關於給匈奴當小弟,以及兩漢之間那段時間北匈奴控製西域的時候,烏孫再次倒向匈奴的資料。

司馬朗隻是笑著將這份資料塞到了烏孫國王的手上,然後就像是兄弟一樣拍著烏孫國王的肩膀表示烏孫王城是違建的,又偶爾提了幾句匈奴人的墳包上已經長滿了草,養牛羊很不錯,不知道匈奴人在九泉是不是寂寞,是否需要有人去看看之類讓人聽不懂的話。

烏孫國王氣的發抖,然而司馬朗的笑容還是那麼的如沐春風。

“我記得當年破胡壯侯討伐匈奴的時候,是矯詔出兵,然而乾掉了匈奴之後,回去不僅僅沒有受罰,元帝還打算賜予爵位,而且多數大臣也覺得理應如此,而如今匈奴複辟……”司馬朗望著前麵強拆的城牆笑嗬嗬的說道,烏孫國王的氣瞬間消了。

不僅氣消了,連一點憤怒都沒有了,北方所有的國家都清楚漢室和匈奴的矛盾,如果司馬朗報個匈奴複辟回去,烏孫這邊彆說王城了,地皮都能給你翻一遍,到時候就算沒找到匈奴,就憑這份資料,還在氣頭上的漢室都能將烏孫王的皮扒掉。

實際上因為匈奴反反複複,時不時詐屍,漢室按住匈奴棺材板也不是一次兩次了,但過不了太長時間匈奴就又出現了。

就像之前一次,漢室又發現了匈奴的泛胡意誌,以至於到現在漢室都懷疑匈奴還沒死透,主要是漢室乾掉匈奴的次數太多,殺了三四百年了,彙報匈奴死透了這一消息也不是一次兩次了,但每次過不了十幾年匈奴就又出現了。

這就很無奈了,故而司馬朗真報一個匈奴複辟,漢室這邊本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想法肯定會來看看。

漢朝在很多方麵都可以算是優秀,但有一個彎是轉過不去的,那就是匈奴,哪怕是漢室承認匈奴是夏後履癸一係,可漢室和匈奴之間卻是真正意義上的你死我亡。

在其他任何正常的時代,敢矯詔出兵的,隻要皇帝還活著,那對方肯定死的連渣滓都不剩,不滅三族都算是仁德了。

然而漢朝矯詔打匈奴,不僅無罪,隻要你真的打贏了,戰績優秀,沒問題,你就跟凱旋之士一樣,各地夾道歡迎,具送酒食勞軍,回來皇帝補詔書,然後該賞賜繼續賞賜。

陳湯矯詔懟匈奴,打贏了回來,元帝先確定打贏了,手下大臣表示矯詔這個例子不能開,應該責罰,但就算是和陳湯有仇的大臣,落點也隻是責罰,沒一個說是將矯詔出兵的人乾掉。

元帝自己則是確定是真乾掉了一個單於之後,一邊表示你們說的很有道理,矯詔確實是大問題,一邊讓沿路的各縣準備酒食犒勞有功之士,然後先口頭嘉獎陳湯和甘延壽等人。

直到劉姓宗室站出來表示矯詔是矯詔,懟匈奴是懟匈奴,打贏了就是有功,乾死單於就得封賞,簡單點,矯詔這個罪也不算嚴重,補個詔書這事就沒問題了,免罪不究,弄死單於是大功,按照舊例,當封侯,這才是正事。

元帝果斷就驢下坡,實際上本身就沒拿矯詔當回事,打匈奴是正事,矯詔就矯詔唄,打輸了數罪並罰,那是理所當然,打贏了還提啥矯詔,我知道你們幾個站出來抓著矯詔不放的都是和陳湯等人有仇,可你們看看局勢行不行。

於是元帝按照舊例給有功之士封侯,然後特赦矯詔打匈奴無罪,有罪的隻有一條,你打敗了……

實際上後麵陳湯翻船更多是因為陳湯本人縱兵劫掠和貪財的關係,與矯詔一事沒半點關係,同樣矯詔打匈奴的甘延壽,沒出一點事,一直平穩晉升,最後死在任上,諡號壯候!

故而漢室對於矯詔真沒什麼太深的感觸,隻對匈奴有感觸,同樣司馬朗如果報個匈奴在烏孫複辟,烏孫王的皮不被扒了才是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