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四百八十七章 各方的思慮(2 / 2)

神話版三國 墳土荒草 4850 字 2個月前

這也是為什麼漢世家能迅速站穩腳跟的重要原因,沒有那群賊匪給他們當反麵教材,他們到現在恐怕還在和本地百姓僵持,那可能騰出手來練兵的練兵,對抗的對抗。

不過得說一句,施行這個計劃的人,心真的是黑色的。

同樣也因為李優和劉巴的先後幫忙,各大世家甚至比阿爾達希爾先一步完成了本地力量的整合,這麼一來心態膨脹的也有些過分,因為太順利,雖說也有幾個倒黴孩子,但大多數都穩中有進。

想想看,阿爾達希爾尚且花費了那麼長時間,直到現在才勉強穩住了治下,這群世家基本在去年九月之前就完成了社會秩序的恢複,雖說這裡麵有很大一部分在於阿爾達希爾想要救更多的百姓,但最後被百姓的短視拖成這個狗樣,但也不得不承認這群人確實很有一手。

到目前為止,各大世家甚至已經開始構建行政層級,嘗試學習陳曦等人進行的集村並寨。

雖說各大世家都是在集村並寨的過程之中,被陳曦錘爆了狗頭,對於中原集村並寨的行為都不怎麼滿意,可是當他們站到國家這個概念層次之後,無一不認同陳曦的理念,足以滲透到社會基層的管理體係是非常有必要的,強而有力的中央是非常有必要的。

故而,稍有遠見的世家都選擇變成自己當年罵的那個對象……

對於這些家夥而言,罵兩句也不會掉肉,好處足夠就是了。

這麼一來,阿爾達希爾的社會組織力明顯開始和漢室這邊的世家拉開差距,不過仔細想想這也正常,中國曆來講究需要一個強而有力的政府,甚至對於政府的要求直接是形而上的全能。

簡單來說,不僅僅是吃穿用度這些基礎的東西,更進一步直接是所有的一切我認為需要的東西,政府都要管,最好從出生給我管到我入土,讓我什麼事都彆操心,按部就班就行。

更可怕的在於,在中原這邊,除了人會這麼思考,政府自己也往這個方向發展,我就是要往全能的方向發展,沒有什麼問題是中央政府解決不了了,如果有,那肯定是發展的有問題,需要更加強而有力。

各大世家的狀態也是如此,雖說在他們沒當政的時候,他們認為這樣做是不好的,但等他們當政了之後,他們很自然的就認同了這種理念,必須要全能,但凡做不到肯定有問題。

於是安息百姓在恢複生產,恢複秩序成功之後,第一時間就被籠罩在遠遠強過當初的社會秩序之下,根本來不及思考彆的東西。

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的世家都能對抗安息本土賊匪的重要原因,安息本土的賊匪,目前除了本土兩個字,其他的一切甚至不如漢世家得人心了,而本土兩個字也逐步的變成了曆史的殘留,變成了安息時代的痕跡,而不是新時代的痕跡。

也正是因為這種變化,不會生產,隻會破壞的安息賊匪,在人心逐漸褪去之後,糧食的缺失,甚至讓下層的賊匪開始主動向漢世家歸化,這世間能擊敗賊人的除了武器,還有饑荒。

一如當年青州黃巾的發展一樣,這些因為饑荒加入賊匪的安息民眾,同樣也能因為饑荒背離安息賊匪。

故而在貴霜的使節以阿爾達希爾作為中介,告知各大賊匪隻要南下到波斯灣,盤踞在那邊,貴霜願意給與他們糧草支持之後,不少已經快被糧草逼得散夥的賊匪果斷南下。

甚至如尼哈溫這等在草莽之中極少數懂得恢複生產的賊匪,在收到消息之後,也選擇了南下,畢竟光靠自己種田,學著漢室的方法去耕作,遲早會被漢室剿滅。

弘農楊氏曾三番五次派人前來說服尼哈溫,甚至願意給於尼哈溫自主權,可是再三思慮之後,尼哈溫最後還是放棄了,不知道為什麼,他總覺得自己不應該活成這樣,自己應該活成大將軍那樣,縱橫波斯。

困於一隅之地的尼哈溫很清楚,不管自己再怎麼能打,楊氏再繼續發展下去,他麾下遲早得垮台,現在倒向楊氏,還能換來相當不錯的利益,可如果等他被擊敗,那恐怕什麼都換不來了。

可尼哈溫就是不甘心,他總覺得自己的未來不應該是給一個不知道從什麼地方冒出來的,據說是漢室大貴族的家族當狗。

我當為上將軍,當是縱橫波斯五百萬平方公裡故土的大將軍,我不該如此,抱著這樣的想法,尼哈溫最後選擇了南下。

他想搏一搏,想靠著貴霜的支持展現出自身真正的力量,在之前他沒有機會,而貴霜使臣的出現,讓他看到了自我證明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