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四百九十章 利益動人心(2 / 2)

神話版三國 墳土荒草 4893 字 2個月前

崔林沉默了一會兒,最後默默地點頭,就算是他也不得不承認楊琦說的很對,在中原的時候,頂級世家也是這樣的想法,他們將整個天下看做一個整體,百姓隻是組成,而且還是不怎麼重要的部分。

“越想越覺得當年我們是智障。”崔林暗罵了一聲。

“你都算不錯了。”楊琦搖了搖頭說道,崔氏的情況要比楊氏好很多,楊氏是真正意義上的累世豪門,說點過分的,這個時代的楊氏都快和普通百姓變成兩種不同的生物,生活在兩個世界了。

故而楊氏對於目前的變化頗有些不適應,可這個世界,在道德沒達到聖人之前,隻要利益夠大,很多問題都不是問題。

楊家出來的時候,雖說也燒掉了地契文書這些東西,但本質上楊家依舊沒將百姓當人看,他們隻是認為這樣做算是給陳曦一個交代,至於弘農百姓的歡呼,楊氏根本沒放在心中。

可等楊氏出來,真正開始從無到有,建立規則秩序,裂土分茅,楊家不得不將原本不當人的百姓納入自家的體係,甚至主動往下分割一部分的利益,儘可能的讓普通百姓成長起來。

我給你們開私學如何?小孩子都集中起來統一管理,讓你們成年人不浪費時間在管孩子身上,寄宿製學校如何?我們給管飯的……

這些曾經陳曦想讓這些大世家做,但掌握著知識的世家皆是推三阻四的工作,在這些家族真正需要的時候,果斷開搞了。

用楊琦的話來說就是,他們最終活成了他們曾經完全拒絕的模樣,其原因就一條,以前這麼做損害自家的利益,知識的解釋權和人民的教育權,是這些世家操控國家命脈的基礎,也是世家延綿不絕的保證,陳曦動彆的都不要命,動這個可真就要老命了。

故而當時世家一直在教育方麵磨磨蹭蹭,雖說陳氏,荀氏,黃氏龐氏等等都多多少少開了書院,廣開教育之門,但這算個鬼的普及教育,就那麼點人受到了教育。

真正普及教育,陳曦光是挖老師這一個環節,都需要攜大勢和天下世家在鄴城好好談談,就這也才是勉強談妥。

這也是為什麼在元鳳五年之前,公學和私學並立,公學主要教書識字,學一學簡單能用得上的技能,老師也多是世家安排的普通讀書人,而私學主要靠推薦入學,教書的老師包括不限於荀爽、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這種頂級老師,培養知識豐富,技能全麵的全能人才。

當然陳曦當時所能保證的也就一個,在公學之中非常努力的學生會被推薦進入這種學校,然後由國家供養。

這也是當時各大世家能容忍陳曦全麵普及教育,從各大世家手上搶教育權和知識解釋權的原因,因為這種爭奪的方式,動搖不了各大世家的根基,而這樣的教育方式也相當於普及了教育,至於普通人為什麼沒學好,反正我公學也開了,你自己沒好好學,怪我嘍?

甚至陳曦如果再退一步,將私學和太學合並,太學這種官員預備役的地方,先招納優秀合格的私學學生,之後再招納公學學生,那這個普及教育就成了真正形式上的普及。

在這種逆天的教育普及前提下,如果還有人能從公學拿到推薦進入私學,然後進入太學,估計各大世家就算沒良心也得承認這人確實是有資格和自己站在一個階級。

順帶一提,這樣的人也算是跳龍門,改變了自己的階級,還能被世家拉過來做個榜樣,吸收一下仇恨,外帶給百姓一個盼頭。

故而之前五年的教育普及對於陳曦而言就是一個形式,世家也不甚在意,真正的變化是從元鳳四年各大世家出去之後開始的。

用楊琦的話來說就是,這不把百姓喂起來,老子搶不到更多的利益啊,至於說將百姓喂起來,會給以後造成很大的隱患什麼的。

仔細想想貌似是給世家這個階層造成的隱患,不光是給自家造成的隱患,然後再計算兩下這麼乾的利益,行吧,隱患就隱患,背鍋的不止我一家,先建國,後麵再想怎麼解決隱患。

再說就算解決不了,也可以學春秋戰國建立國人階層的玩法啊,至於說玩崩了怎麼辦,涼拌唄,反正現在不建國的話,泉下有知的先祖和尚未出生的萬世子孫都會恨得咬牙切齒。

於是各大野心家果斷割肉給自家治下的百姓投喂,再無之前那種扣扣索索的情況,往壯了喂,知識武裝頭腦,射禦強壯肌肉。

這個時候各大世家真的是掏出心窩子希望百姓努力變強,沒有百姓百分之百的強化,哪裡會有他們現在百分之一千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