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曦有這個認知,但陳曦不在乎,所以表現出來就是現在的態度,而袁家等大家族在乎這件事,所以表現出來就是另一種態度。
實際上李傕等人就算是蠢笨一些,沒有太遠的戰略思維,但多年以來的征戰,以及一些仇恨,讓他們根本沒想過會停止。
可以說,除非是漢室勒令這些人停戰,否則,就算結束了漢貴戰爭,這些已經嘗到了甜頭的家夥也絕對不會停止,甚至就算是漢室勒令停止,如果利潤足夠大的話,他們也依舊不會停止。
就像是周王室勒令楚國停戰一樣,最後不還得靠拳頭說話嗎?分封是最大的優勢,也是最大的劣勢。
隻不過陳曦不在乎而已,甚至很多人其實都看穿了陳曦的心態——你們要是能憑本事乾掉了對手,那是你們該得的,漢室停手之後能給你們的支援隻是普通狀態的支援,而不是戰爭狀態的支援。
憑著這些你們拿下了什麼,那都該是你們的,沒什麼好說的,陳曦一直認為,心比天高,不敬不重,而又無所畏懼,那就得有灰飛煙滅的覺悟,當然如此都不死,自是有此資格。
簡單來講就是如同當年吳國幾縣之地伐楚一樣,憑本事乾掉了對手,你們想說,想看不起,那就憑本事來。
今天我吳國能乾掉楚國,明天就敢和你齊國爭鋒,後天就敢北上與晉國爭霸主,什麼心比天高,什麼不敬不重,什麼無畏無懼,拚著灰飛煙滅我做到了,那自是本事!
所以對於各大世家而言,漢室的車架停不停,那是漢室的想法,自家的車架停不停,那是自家的想法。
聽漢室能保證自己的利益,也能保證自己不會一步走岔進而全家傾覆,但想要站直了腰,憑彆人可做不到,這世間靠山山倒,靠水水枯,靠人人走,唯有靠自己才能立在巔峰。
故而哪怕是淳於瓊都明白,自家和羅馬必有一戰,不是目前這種在漢室庇護下留著一手,保得住命脈的戰鬥,而是既分勝負,也決生死的決戰,歐陸不大,容不下兩個帝國!
要麼大家一起崩塌,分裂成一堆小國,玩狗鬥遊戲,要麼統一歐陸,立於世界一極,北方的謀臣,可能在彆的方麵有短板,但他們哪怕是最弱小的時候,也不會斷絕立於世界巔峰的想法。
劃江而治?開什麼玩笑?要麼雄兵十萬南下,天下一統,要麼你北上伐無道,這天下自當歸一!
袁家的謀臣在大方向上的判斷是可以讓人信服的,所以荀諶和許攸很清楚,袁家和羅馬隻能活一個,要麼袁家統一了整個歐洲,要麼羅馬乾掉袁家,沒得選擇。
羅馬人因為短腿,可能還沒有認識到世界地圖更新之後的戰略變更,而袁家敗於劉備之手,見到世界的版圖之後,袁家就思考過,什麼地方適合成就自家,毫無疑問是東歐。
可東歐雖好,卻又美中不足,和漢室離得遠,但和羅馬離得太近,羅馬人現在並沒有發現自身短腿已經有彌補的方式,可這種情況能維持多久,袁家不可能寄希望於羅馬一直無法發現這一事實。
所以從現實角度出發,袁家全占東歐的時候,就是袁家和羅馬全麵開戰的時候,因為袁家彆無選擇,就像蘇聯想要入主歐洲一樣,地緣政治誰都躲不過去,袁家失敗過,所以袁家的戰略更清楚。
既然注定了他們袁家不可能割讓東歐黑土地,那還用多說任何的東西嗎?這一戰無可避免,現在不可避免,未來也不可避免。
李傕不懂這些,但淳於瓊真的懂了,袁譚並不是一個有魅力的君主,但袁譚吃的苦頭夠多,荀諶和許攸也不想輸第二次,所以他們捋清了局勢,看穿了未來。
漢室的車架也許會停止,但袁家的車架是不可能停止的,從袁家的手伸入東歐開始,袁家就不可能退出去了,這可能是陳曦的誘餌,也可能是袁家的人心,但無論如何,袁家不可能放手。
除非袁譚願意當一個無名的小王,可這不可能,死於巔峰的袁紹太過偉岸,袁譚背負的已經不是自己的夢想,而是很多人的夢想了。
“上船,準備撤退。”伴隨著艦船的靠岸,寇封開始指揮著早已列隊完畢的士卒登船,夏爾馬,凱爾特人,袁氏骨乾,以及最後的西涼鐵騎,這就是順序。
“羅馬人正在靠近。”胡浩的麵色不太好,遠距離的音波偵查效果可以保證,但是消耗有些太大。
“大概還有多遠。”寇封指揮著夏爾馬,一匹一匹的裝船,這些是袁家最重要的物資,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就是為此而來的,所以無論如何都需要運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