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七百一十五章 低的難以置信(1 / 2)

神話版三國 墳土荒草 4781 字 1個月前

文氏其實是一個聰明人,雖說並不是出身於大戶人家,但這些年跟著袁譚,也能見到袁譚的憂慮之色,所以也明白袁家缺少哪些東西。

說句掏心窩子的話,袁家不缺金石玉器,也不缺絲綢古董,這些奢侈品袁家不敢說要多少有多少,但隻要想生產,那就能生產一批。

沒錯,包括古董在內,袁家養的手藝人隻要想生產,那就必然能生產出來一批,而從袁家流出來的古董,隻要不是太離譜,能自圓其說,那基本大家都是認同這玩意兒是古董的。

所以袁家並不缺這些東西,可走成王之路後,袁譚就認識到,這金石玉器,絲綢古董都隻是裝點,他們家要的很實際的東西,也就是武器軍備,農用器械,吃穿用度的東西,才是真東西。

文氏跟的時間長了,也就是了這種思維,畢竟都在那個環境之中,行下效,袁譚天天憂心這個,憂心那個,今天去看看下麵人吃的能解決不,明天看看新投靠的人員住的怎麼樣。

所謂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袁譚天天關注的都是這些,下麵人也就都盯著民生,就連文氏這種主母也都關注著吃穿用度這些東西,可這些東西才是真正拚國家底子的東西。

最簡單的一點? 西歐? 北歐一群高福利小國,從人均GDP來講他們確實是非常成功的存在? 可他們算是成功的國家嗎?

不算? 他們隻是國際整體產業鏈的遊,把控著部分的生產資料? 具備收割中下遊其他產業的資本,可一旦任何時候? 進入國際緊急狀態? 並且延長這個緊急狀態數月,這些所謂的成功國家,這些能提供高福利的國家,連基礎的吃穿用度都無法保證。

這個世界大部分的國家? 都隻是失敗國家? 區彆隻是扮演著棋子,還是棋盤而已,前者操之於他人之手,等待著操縱者有必要的利益交換,而後者? 直接全程挨打就是了。

文氏看的沒有這麼遠,但是文氏的態度很簡單? 與其買東西,還不如買廠子啊? 廠子自己生產,那不就不用考慮從什麼地方買了嗎?

這可要比純粹從其他地方買成品要高好幾個層次? 至少代表著自家能自產自家所需要的大部分產品。

至於說如生產母機這種? 用來製造生產機械的機械? 那就是最終的境界,不過目前並不存在這種壁壘。

本身袁譚當時給文氏的叮囑就是,如果黃金不能換到錢,那就讓自家叔父幫忙搞一個遍布中原各郡的金飾店,慢慢回收資金,如果能換到錢的話,除了奢侈品,吃穿用度的東西,啥都不用嫌棄,掃貨就是了,不要怕,他們袁家啥都要。

什麼鐵鍋,犁,廚刀,鐮刀,鋤頭,農業用品有多少收多少。

衣服的冬衣,夏衫,成衣店一家一家的往過掃。

之後車架,轉向器,各種機械零件,隻要是標準件,不要放過,有啥要啥,願意買成品的更好,反正你就去當敗家娘們,合適的往回運就行了,適合的模具什麼的也都彆放過……

總之袁譚的態度很明確,除了奢侈品以外,你買啥都行,當然儘可能買一些拿回去就能能用得的,如果實在不行,彆的也不虧,反正現在這些東西他們袁家都缺。

十幾億錢,買這些東西,沒有陳曦的補貼,是買不了多少的,農具很多時候陳曦都是進行補貼了,因為不補貼的,按照鋼鐵的市價,百姓根本買不起,所以陳曦直接價格倒掛,就當發福利了。

袁家買當然是沒有補貼了,實際市麵買很多東西都沒有補貼的,而有沒有補貼,代表其中價格會差的讓人理智崩潰。

這裡麵需要說一個比較理智崩潰的事情,是關於賣鹽的,這個是目前陳曦乾的最優秀的官營產業,至少在其他人眼中是這樣的,因為這東西目前沒有搞私營的……

全中原,乃至中南,再倒東南,再到中亞,直至東歐,每年需要消耗超過一千萬石的鹽,純利潤超過二十億錢,雖說在陳曦看來也就那麼一回事了,沒什麼好說的。

反正是個人就得吃鹽,目前這鹽,各地鹽販子從官方的進價是200文一石,到百姓手賣是150文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