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千兩百六十八章 龐然大物(2 / 2)

神話版三國 墳土荒草 6571 字 7個月前

在守門工匠的帶領下,陳曦一行得以進入華陽冶煉司真正的核心區,說來這邊守門的不光是護衛,還有一個輪值的工匠,就是因為這個冶煉司時常有人過來瞻仰、研究、學習。

為了避免這群人在瞻仰、研究、學習的時候打亂核心區進行冶煉的匠人的節奏,就必須要有一個輪值工匠進行解說,以避免出意外。

對於這種解說員性質的工匠來說,他們見過的大老已經和陳伯見過的大老差不多一樣多了,故而在看到陳曦一行人出現的時候,完全沒有一點的驚奇,就當普通人看待就是了。

當然也有一點在於,這人並沒有認出來眾人的身份,隻是少府那邊發了一個通告告知他今天有人來參觀,需要一個專業人士進行解說。

輪值工匠帶著馬辛德等人一路看,一路解說,其間馬辛德和蘭加拉詹看著大量集體工作的鐵匠多少有些感慨,但並沒有什麼震驚,畢竟大月氏也算是兼並了婆羅門,而婆羅門就算是再怎麼令人覺得惡心,這年頭也完成了社會分工,故而這種規模的鐵匠,他們還是見過的。

直到輪值的工匠將馬辛德一行人帶到了核心區,然後看著金紅色完全融化的鐵水自然而然的傾倒在地麵之中早已挖好的特殊模具之中,那一刻兩人一直沒有什麼變化的神色,終於有了起伏。

路程的安排是昨日就準備好的,為的就是讓馬辛德能看到鋼水傾倒而出,進入地麵挖好的一連片地槽中,形成一個個30厘米x20厘米x4厘米的鑄鋼鋼板。

最早的時候是沒有這一步的,陳曦雖說會建這東西,但陳曦真的沒有考慮過鋼水出來之後該怎麼處理,導致後期鍛造成了新的問題。

雖說對於漢朝目前的情況來說,隻要有鋼材,怎麼處理都不虧,但這效率確實是過於低下了。

待到陳曦完成了高爐,試運行結束之後,接任的工匠在出鋼水的位置建設了這種東西,澆灌出一塊塊的鑄鋼鋼板。

當然這樣的鋼板並非是完成品,在金紅色消退到暗紅色,一個個鐵匠迅速的用大鉗子將澆灌好的鋼板從土槽之中夾出來,然後趁熱帶到鍛造間的火爐裡麵,開始進行捶打鍛造。

在趁熱反複捶打鍛造的過程之中,將鑄鋼逐漸的轉化為鍛鋼,讓強度,韌性等等進一步提升。

不過說實話,華陽冶煉司主要還是受限於環境了,這邊基本隻能使用人力鍛造,相裡氏那邊攢了一堆的材料,終於在今年將黃河那邊的水力鍛造車間給升級完成了,徹底變成鋼輪碾壓,鋼水傾倒之後,大鋼輪直接落下進行碾壓,強度一次性到位。

話說,,,.. 版。】

陳曦當初看到這個設計的時候隻有沉默,問技術從什麼地方來了,相裡氏表示這不就是加齒輪就完事的事情嗎,可惜動力機功率不夠。

簡單來說,加了動力機之後,這東西幾乎已經接近後世鋼水直接鍛鋼的簡易形式了,但從技術思路上講,這玩意兒也確實是相當古老的技術,但架不住真的好用,隻需要循環一輪,靠著鋼水自帶的溫度,走一圈出來直接鍛造成大塊的鋼板了。

不得不說技術革新帶來的效率遠遠超過華陽冶煉司這兩百多熟練工鐵匠鑄造的效率了,更重要的是真的省人力,可惜冬天用不了。

然而就算是在陳曦看來頗為落後的技術在馬辛德等人眼中也是不得了的恐怖效率。

“這爐子,一年怕不是能產貴霜四分之一的鋼鐵了。”馬辛德麵無表情的對著蘭加拉詹詢問道。

“我懷疑隻會多,不會少。”蘭加拉詹沉默了一會兒給出了回答,他現在對於七萬噸的鋼鐵產量有了明確的認知,漢室的年鋼鐵產量可能比七萬噸更高,因為光這麼一個爐子,估計都在四千噸上下。

畢竟都經曆過戰事,對於鋼鐵的數量規模和重量都有自己的認知,按照爐子一日一開,光一個華陽冶煉司一年就在四千噸上下,甚至可能更多,而馬辛德不覺得漢室隻有幾個這種大小的爐子。

“我需要更多建設土高爐的人才,七萬噸對於我們漢室來說還是太少了,我們預估要真正滿足百姓需求,年產量需要達到三十萬噸才能初步實現。”陳曦在鐵匠們那大鉗子將鑄鋼板全部夾走,整個工坊裡麵響起此起彼伏的捶打聲之後,看著馬辛德說道。

漢朝巔峰期的鋼鐵產量在1.5萬噸上下,但陳曦接手漢室的時候鋼鐵產量其實隻有三四千噸的水平。

聽起來是不是挺少的,可漢室的鋼鐵全在國家手上,實際上唐朝政府收納的鋼鐵隻有這個水平的一半,北宋大多數時候國家手頭的鋼鐵也就和這個數據差不多。

當然上麵這倆朝代真正的鋼鐵產量並不低,但大頭沒在國家手上。

所以說強漢,強漢,為啥強呢,滅國的時候,政府能獲取的鋼鐵產量都能和大多數王朝巔峰期政府手頭的鋼鐵產量持平,戰鬥力方麵是真的有保證。

然而陳曦並沒有延續漢朝的官營製度,一定程度的放鬆了鋼鐵冶煉,但大頭還是掌握在手中,保證漢室政府所能動用的鋼鐵產量逐年提升,直到元鳳七年達到了七萬噸。

陳曦估計漢室整體應該在七萬五千噸,甚至八萬噸,因為中亞地區的某些武備明顯不是漢室生產的,但它源源不斷!不過這不重要,肉爛鍋裡就行了,不過陳曦統計的時候還是按照七萬噸統計,他隻算國家能動用的鋼鐵,也不想在民間購入。

然後就是經由各方麵的初步統計,陳曦預估的基礎鋼鐵產量水準達到三十萬噸每年,才能達到初步滿足需求,這個規模怎麼說呢,垃圾工業國日本,在一戰的時候,才達到這個產量。

然而離譜的地方就在於陳曦其實已經意識到,他如果願意犧牲某些產業的話,不斷地投入人手到鋼鐵冶煉上,三十萬噸是真的能堆出來的,就跟中國啟動之後,走全民煉鋼,迅速將鋼產量堆到一千萬噸。

雖說有很多人吐槽這都是垃圾鋼材,但放在二世紀,隻要帶個鋼,那就是頂級貨色了。

隻是陳曦不願意犧牲產業布局,也不願意往鋼鐵冶煉投入更多的人手,甚至覺得現在投入的人手都太多了,才導致增速上不去。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