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千兩百九十四章 不同於今日(2 / 2)

神話版三國 墳土荒草 6293 字 1個月前

“慢慢建設吧,這年頭中原還能給你們足夠的支持,但之後中原也是要吃肉的,你們遲早得還的。”陳曦從張昭身上收回目光,然後看向周瑜叮囑道,現在看著脈脈溫情,那隻是因為還沒到結算的時候,等以後周圍這群人發展起來,才是中原吃肉的時候。

不吸諸侯國的血,那叫什麼宗主國啊!

“你們幾個居然不吃烤肉,在談事,難為你們了。”劉備從武將那邊脫身過來,發現陳曦幾人聚在一起在談論公事,多少有些稀奇,於是順手給端了一份炙烤的非常鮮美的魚柳放在三人中間。

“玄德公。”陳曦笑著對劉備抬手招呼道,“我們三個在瞎扯澹,剛好說起一些公務,反正也沒事。”

“魚柳不錯。”李優評價道,“這次的肉菜都異常的鮮美,不光是用料的問題,手藝也非常之不錯。”

“那是自然啊,陳大廚師,帶著自己的團隊,在那裡做飯,怎麼可能不好吃,你這是看不起子川啊,天下美食可是有大半都是從子川的廚房流出來的。”劉備笑著說道,“當然用料確實是鮮美。”

話說間劉備看向周瑜,“公瑾,你們的保鮮技術推進到哪一步了。”

以前,劉備對於這種東西是不怎麼關注的,但隨著國家行政能力的不斷推進,以及劉備不間斷的下鄉考察,逐漸的意識到這種看起來不怎麼重要的技術,對於這個國家異常重要的意義。

“還是需要大型倉庫才行,蝕刻技術的微縮化成本太高了,目前能普及的技術,還是需要配套倉庫的。”周瑜也沒有掩飾,他們荊楚的保鮮技術絕對是整個漢室最高級的,但就算如此,也沒法做到櫃子這麼大,當然倒也不是完全沒辦法做到那麼大,隻是成本太高了。

“之前物流園用的那個保鮮技術就是來自於荊楚,這一方麵我一直有關注的。”陳曦頭也不回的開口說道,“想要完成菜籃子計劃,物流技術和保鮮技術是不可缺少的,所以這邊一直有在進行探索。”

“現在的問題其實是出在縮小方麵,畢竟我們這邊主流的蝕刻其實都是來自於玄襄軍陣的重構,而大型軍陣的刪減也是需要相當的技術實力,而且無法做到太小。”周瑜也從旁解釋道,“想要做到非常小,要麼是我們這種人當麵,要麼就是提升成本。”

實際上兩種都是提升成本,隻不過一個是提升人力資源成本,一個提升技術資源成本,區彆不大。

“其實在東南亞地區也出現了一些本土物流的問題,哪怕那片地方看著不大,但東西也超過千裡,再繼續深入,那邊也同樣需要考慮一些東西了。”周瑜多少有些心累的說道。

“以前沒有這些的時候,也能活下去,但有了之後,就不可能退回去了。”陳曦心平氣和的說道,享受過了美好,記錄下來了之後,人類自然而然就會追求這種美好。

陳曦很清楚自己現在做的一切在未來的某一天遲早會分崩離析,但隻要有足夠多的記錄證明他存在過,那麼就會不斷地有人想要再一次做到,而社會發展這種事情,隻要曾經達到過,後續還有人前赴後繼的去嘗試,那麼再次達到也隻是時間的問題。

更重要的是,在那樣前赴後繼的嘗試之中,很多的錯誤會被試出來,很多的經驗也會被積累上來,陳曦現在這種程度,哪怕是陳曦自己都知道,其實是不怎麼科學的。

可隻要現實真正存在過這麼一個時代,不管他是不是不怎麼科學,隻要現實存在切實可行的辦法能達到,那麼遲早會有仁人誌士達到這個地步,而陳曦要的就是在自己倒下之後的未來某一天,有人吃透了一切之後,再次抵達這種程度。

到了那個時候,抵達的人可就真正懂了,而不是像現在這般。

“為什麼要退回去,好東西當然要一直用下去。”劉備在一旁插口道,“最起碼我所見到的所有人,都有維護這個時代,維護當前這種生活的覺悟,而且越是普通人,越珍惜當前這種生活。”

“我生之前擁有的一切皆是理所當然。”陳曦突然對著劉備來了這麼一句話,劉備還沒反應過來,但李優已經明白了。

“他們珍惜的原因是他們見證過混亂的時代,所以他們知道什麼叫做珍貴,但生於這個時代,生下來就已經如此的那些人,並不會生出這樣的想法。”李優帶著幾分感歎說道。

“是啊,人是生活在自己編織的圈子之中,所以對於某些人而言,他們所認為的最慘不過如何如何,和真正的最慘是兩碼事。”陳曦很是平靜的描述道,在普通人罵出何不食肉糜的時候,實際上未嘗不是皇帝的金扁擔,因為雙方很有可能從未站到一起過。

所謂的上下齊心有時候本身就是一種錯覺,是某個上層和下層站在了一起,而不是所有的上層和下層站在了一起,有些錯覺的產生是雙方同時產生,隻是雙方皆以為對方理解了罷了。

“所以元鳳朝大概也隻有二十年,因為元鳳二十年過完,那一代見證過靈帝朝動亂,建安吃人的普通人,就基本快要成為曆史了。”陳曦多少有些唏噓的說道,“之後的百姓也就不好像現在這麼驅使了,他們的心思已經完全不同於現在了。”

這也是陳曦積極的要在元鳳二十年將能做完的事情都做完,因為這個時候不去做的話,之後還願意去做的根基都沒有了。

這個時代的成年人,願意為國家奮戰的理由很明確,國家真的給了他們奮鬥的理由,讓他們從動亂進入了繁盛,讓他們從吃土都吃不飽,到有飯吃,有肉吃,所以國家征召他們,他們願以死相報。

正因為這種心態,這些人才願意隨著一封征召文書不遠萬裡去開疆擴土,哪怕知道可能戰死沙場,他們也願意去為國征戰。

可當這一代人老去之後,這種心態基本就消散的七七八八,建功立業的心可能還有,但那已經和當前這種普遍性為國效死的信念是兩碼事,而且從數量上已經有極大的差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