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千四百三十五章 阻力(2 / 2)

神話版三國 墳土荒草 6218 字 2個月前

“再加上這種東西涉及到引雷,而夏季雷暴高發期,閃電的威力有可能超過雷亟台的承受範圍。”郭嘉也從旁解釋道。

畢竟這東西算是漢室目前最為離譜的科學技術之一,而且也是真正重要的民生項目,每建設一個雷亟台,周圍五到十裡範圍內的糧食產量少則上升20%,多則上升50%,這玩意兒有多逆天!

作為自古以來就和糧食產量做鬥爭的華夏民族,這玩意兒如此巨幅提升糧食產量,所有的文臣都會盯著。

會稽王氏的家主在元鳳七年的時候還因為雷亟台經過數年驗證,有大功,從原本的會稽陽亭侯,提升為豐鄉侯,在這件事上,幾乎沒有任何一個內朝的朝臣提出過異議,但升爵之後,罵王家慢的人卻一直存在。

實際上真不慢,問題真要說就是人少,哪怕元鳳八年王家終於經過五年培育,搞出來了一批能帶隊的新人,這效率在百姓心中依舊慢的要死。

“總覺得,現在我們有很多的事情想要做,但不是受限於這個,就是受限於那個,總是做不了。”劉備歎了口氣說道。

“沒辦法,能搞的,相對比較好搞的,這幾年我都儘可能推進了,剩下來的都是些硬骨頭,今年讓伯寧帶隊,率領荀仲豫、崔季珪他們下地方進行視察,其實就避免新一輪推進的東西被地方保護主義阻擋。”陳曦靠在靠背上有些心累的開口說道。

當初搞物流的時候,陳曦就知道真當物流大規模推動的時候,地方就會自發的設卡進行防範,這種事情近乎是不可避免的情況。

就跟同樣的東西國外便宜,國內貴,如果沒有關稅管製的話,正常人都會直接買便宜的。

可在一個國家內部,不存在這種東西的話,其他地方的東西自然而然的就會衝擊當地,站在普通人的角度,當然是物美價廉更好,有外地同樣的便宜貨,為什麼要買本地質量差的玩意兒,問題是站在本地一盤棋的角度考慮的話,那就成了自家也要發展,為什麼要被彆的地區掠奪。

雖說一般情況下,不至於像國與國之間這麼尖銳,也不至於這麼誇張,但地方保護主義哪怕是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也依舊存在,更何況是在三世紀漢室這種南北對立,關東關西相互嘲諷的時代。

以至於站在國家和個體的層麵上,打通物流通道的好處多多,但站在地方政府的角度上,那真就未必了,好處肯定有,但壞處也同樣有。

這和孫乾當年到什麼地方都是爹的情況完全是兩碼事,孫乾那種我修我的路,你求也罷,不求也罷,我就是按照規劃圖去修,不會因為你們個人的意誌而產生任何的改變,但這路修了,就是對所有人有好處,沒啥好說的,就算是從你家地裡修過去,也不會損失到你家的利益。

所以孫乾當年搞道路交通的局麵和現在簡雍搞物流運輸的局麵有很大的差距,前者是所有人都拍手叫好,而後者好處極大,但多少也會侵吞一些地方的利益,畢竟改革這種事情,哪怕是不斷地做大蛋糕,也會隨著改革的深入,難免觸碰到一些人的利益。

陳曦不想鬨得太過,也不想將那些原本隱藏在盛世之下的黑暗翻出來,所以在去年處理完魯肅一事之後,就安排滿寵去地方巡視,為簡雍保駕護航,按說以簡雍分管的業務而言,其利益遠遠大於損失,隻要不攤上太糟糕的局麵,不遇到那種太過死板的官僚,不至於在地方造成動蕩。

然而陳曦多少有些小看了這年頭地域上的割裂,陳曦原本以為應該不怎麼嚴重的衝突,真推進起來,各種小亂子就沒停過。

不過也就多虧陳曦的蛋糕夠大,足夠給所有人分,否則就這種國家一盤棋,貫通南北物流的操作,就足夠地方勢力相互之間砍死一層人。

對此陳曦也不得不認同光武帝當年的想法——征兵製雖好,但練起來之後真的容易出事,尤其是沒有一個完整統一的思想,很容易就會因為地方雞毛蒜皮的小事打起來,所謂的身懷利器,殺心自起,這可不是說笑的,好在隨著武備的下發,漢室百姓大多處於防禦強過攻擊的水平。

沒辦法,民間不允許持弩,不允許使用重型武器,就普通的刀劍,麵對陳曦淘汰到民間的鱗甲真不占優勢。

畢竟鱗甲再垃圾,那也是甲,按照中國古代那種“一甲頂三弩,三甲齊入土”的路數,就知道甲胄才是武備的核心,弩機是第二核心,其他的都是靠邊站的玩意兒。

不過就算如此,陳曦也沒有停止征兵製的意思——隻要所有人都加強了,那也就等於所有人沒有被加強,全都是正卒水平,那麼社會道德隻要沒有明顯的偏轉,整體局麵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所以繼續加強宣傳,潛移默化的引導百姓的普世道德就是了。

“總覺得你做計劃的時候,就像是早就知道會遇到什麼,最後是什麼樣的成品一樣。”話雖如此,但劉備也早已習慣了這種情況,“說起來,袁公路和季玉是不是也是因此去下地方了?”

“一方麵是進行道路建設,另一方麵也有這一考慮。”陳曦點了點頭,“不過提起這倆人的話,我倒是想起來最近他倆都沒給我彙報進度了,也不知道什麼情況。”

還能是什麼情況,當然是將工作甩給其他人,倆人跑到彆的地方去了唄,就袁術和劉璋的情況,正常思路根本沒辦法控製他們的行為,而且也很難有人能約束兩人亂來。

趴窩,看著彆人從後天就放假了,好絕望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