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千四百五十一章 異色(2 / 2)

神話版三國 墳土荒草 6093 字 2個月前

沒錯,某些天賦是可以用來種田的。

比方說趙英的殺戮分身,六個都是練氣成罡,還能穿普通的重鎧,外加不用吃喝拉撒,在家種田的時候,這就是上好的大牲口,趙英到農忙的時候每天站在田壟上指揮著自己的殺戮分身進行精耕細作,最近有了幻念戰卒之後,幻念戰卒雖說沒多少負重,但是除草還是能做到的。

再比方說李喆,每年農忙的時候都會調整自己的精銳天賦,然後依靠力量整合,力量收束等天賦來完成一腳踩下去,該翻的地全部自己翻好,之後再使用一些音波和震蕩類型的天賦,將大塊的土塊打碎。

其他回本土的老兵,基本也都是這麼一個思路,自身的天賦和實力得轉化開發為更有效的種田技能才行。

完成這一步之後,對於這些人而言種個千八百畝地就變得相當容易,種田也就不再那麼廢人,從原本累人的工作,變成了每年穩定進倉,事少錢多離家近的好工作。

順帶一提,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老兵回來之後,實力並沒有變弱,反倒還變強的原因,為了應對種田這種事情,必須要精細化的開發操作天賦,而本身就將天賦開發到很深層次的老兵,在有了廣度和精度的擴展,實力自然會變強很多。

同樣的一個天賦,不同人用出來本身就會有細微的差彆,而當這種差彆不斷地放大,就會衍生出新的天賦,這本身也是禁衛軍熔煉的一種方式,隻不過這種方式比較邪門,當然真要說的話,這種方式更符合所謂的天賦樹轉化邏輯。

次日劉備南下回長安的時候,李二目帶著兒女送劉備一程,臨走的時候劉備摸著李二目兒子的腦袋,“二目啊,下次我要還過來的話,我得將我那長子帶過來,讓你們瞧瞧。”

“那感情好啊,到時候也讓我們見見世子。”二目和身後幾名與劉備已經熟絡的老兵笑著招呼道,對於他們而言,劉備的兒子那就是傳承,是以後能否如今朝這般豐衣足食的基礎。

“世子,也對,我都忘了我還有一個晉王身份。”劉備笑罵道,但眼中卻流露出一抹異色,連普通百姓都自然而然的認為劉禪應該是晉王世子,這可就有些意思了。

倒也不是說成為晉王世子的劉禪不能往其他方麵發展,但做實了晉王世子的劉禪,按照漢室這邊的情況,到十四歲就該去恒河那邊坐鎮了,從這一點考慮的話,這好像也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

隻是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在於,劉備可從來沒有真的立劉禪為世子,隻是名義上在加晉王爵位的時候提了這麼一句話,他給劉禪鋪的路一直都是國內運營,是按照下一代繼承人培養的。

哪怕是當初在朝堂宣告的時候,劉備沒準備讓劉禪去恒河,恒河很重要,但恒河在當前並不是基礎盤,將儲君放到非基礎盤去培養,那是想乾什麼,那是要奪嫡好吧!

劉備又不是傻子,他哪怕沒有那麼敏感的政治思維,但他起碼清楚劉禪是不能去恒河的,尤其是不能以晉王世子的身份去恒河,因為去了,就基本不可能回來了,除非劉禪帶兵打回去。

問題在於,現在這種情況,真這麼乾的話,那不管輸贏,漢室都是輸家,所以這個晉王世子劉禪的說法到底是怎麼來的。

不過劉備也沒在這一方麵糾纏,對著李二目等人笑了笑,就離開了,有些事情他心裡有數就行了,這些人就跟當初冀州案的江廣等人一樣,那都是隨大流用腳投票,覺得這事兒確實不錯,卻不知道內中算計。

“回了回了。”目送劉備一行策馬揚鞭消失在地平線之後,李二目才對著身邊的弟兄們招呼道,“太尉已經離開了,各自回家窩冬,這狗日的天氣,真的是反常了,也不下雪,明年該不會鬨蝗災吧。”

“二目你閉嘴!”一旁一個跟老農差不多的老兵直接對二目怒罵道。

不過罵歸罵,可大家都是種田人,也都不傻,今年這天氣這麼反常,大冬天乾冷不下雪,明年鬨蝗災的可能性並不小,而並州接近草原,一旦草原鬨蝗災,那真就是大麻煩了。

作為在靈帝朝見識過蝗災過處一片赤土的離譜情況,周圍這些老兵都有些驚懼,這不是有糧沒糧的問題,而是光想想黃灰一片小點,從天空撲下來,然後眼前一切的綠色都消失的恐怖景象,就頭皮發麻。

哪怕他們現在的實力已經遠遠強過當年,各方麵戰鬥力,糧食儲備也遠超曾經,但是一想到那鋪天蓋地的飛蝗,這群人心下也有些發怵。

“要不還是上報吧,二目種田是一把好手。”一個老兵沉默了好一會兒開口說道,雖說他們不希望出蝗災,但現在這個情況,按照經驗已經有不小的可能了,還是上報給縣尉,然後由縣尉那邊處理吧。

因為本身是老鄉,又是一起扛過槍的戰友,故而說是縣尉,實際上也都是挺熟的兄弟,相互對接起來更為容易一些。

“我估計各地跑的那些調查人員應該也注意到了,我們先去了解一下,免得給他們添亂。”李二目想了想說道,“不過先將東西準備好,和張老弟那邊通通氣,如果各地下派的調查人員沒有什麼動靜,我們就直接彙報,如果他們也在確定各地的情況,那就將我們這邊的東西給他們,讓他們一起彙報,他們相對更專業一些。”

很多老農就經驗而言並不遜色那些下派的調查人員,但他們將看到的東西轉化為紙質內容,能讓不懂的讓人直觀意識到發生了什麼,那就難為了他們,當然李二目這麼做也有一部分當兵時,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這種想法——彆人未必是不知道,說不定隻是彆人更嚴謹,在進行細致考量。

寄了寄了,感覺作者這是徹底要完的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