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架行走在小路上, 車簾晃動間,早晨清新的空氣悄悄鑽進來,衝散車廂裡暖暖的蘇合香氣。
綠玉連忙伸手固定車簾, 怕凍到了體弱的主子。
“不用,外頭的空氣很好。”
“很冷呢, 您小心吹多了受寒。”
寄娘擋住她的手:“新鮮的空氣雖然涼但讓人覺得自己活著, 風一吹進來,靈台都清明了。”
綠玉遲疑地鬆開了手, 轉身拿了一條毯子:“那您多蓋一條。”
寄娘接了。
一行人到達隱法寺,迎客僧人引著寄娘入內:“早課馬上要開始, 夫人這邊請。”
寄娘雙手合十微微行禮, 跟著他進了大殿, 仿佛的確隻是來禮佛的。
為了能和戶部尚書的老母親相遇, 寄娘前來佛寺沒做任何清理場地的行為,隻天不亮就動身, 要求參加寺廟的早課,早課後, 隱法寺的香客便漸漸多了起來。
今日主持早課的是隱法寺的一位師叔照古,是個眉目平靜的老人,結束後與寄娘單獨聊了幾句。
“夫人虔誠,少有人如此清早前來寺廟,隻為了參加早課。”
寄娘淺笑:“從前曾日日早經晚義,求佛靜心, 如今想來倒是十分懷念, 得機會出門,便想來聽一聽師傅講經。”
照古念了一聲佛,聽她所說猜測她是心中有煩憂執念, 便說起一些淺顯的佛道開解她。
不想,寄娘竟然深諳佛經教義,與他相談句句接得上話。
“後院備了廂房茶水,夫人不如移步再談?”照古難得遇到這樣談經論道的香客,心中起了好感,邀請她換個地方細聊。
寄娘欣然應允。
佛寺大殿沒有煤炭,僧侶都是苦行,寄娘的確凍得手腳僵硬,她先去客房喝水換衣裳,暖和以後才抱著手爐前往照古相約的庭院。
這是一處依山而建的步道,自下而上好幾處亭子,朝著亭外看去,便是居高臨下的山間風景。
魏國舉國信佛,佛教十分興盛,與僧人論道是一件非常高雅深奧的活動。隱法寺有不少高僧,許多名士文人與高僧方丈結交,坐在這裡聊天地變換,佛教道義,哲學倫理。
寄娘既然被邀請過來,便是被照古認可了。
她披著鬥篷在亭中坐下,對著外麵跟隨而來的曄王之人微微頷首,那人轉身下山進了寺廟,去等戶部尚書老夫人。
“夫人身子抱恙?”照古見她穿得嚴嚴實實,身邊下人小心翼翼,詢問。
寄娘看著眼前雲霧繚繞的山川,眉目都舒展開了,聞言不在意地說:“自小體弱,是娘胎裡帶出來的毛病。”
照古恍然:“貧僧這裡有一個方子,曾是為老友所尋,正是用來調理先天體弱之症,夫人若不嫌棄,可帶回去請府上名醫看看是否可用。”
“高僧的方子必然好用,先謝過照古師傅。聽師傅這麼說,這位老友也是先天體弱嗎?他如今身子如何?”
照古臉上露出一份悵然:“倒不是他本人,是他的女兒……”他看著遠山出了神,低低歎了一聲。
寄娘順著他的視線看著山景不再說話。
“鬥轉星移,竟已經過了十年了……老友借貧僧四處雲遊之便,拜托貧僧為他女兒尋找民間治弱症的良方,貧僧將此托付放在心上,打聽了幾年得到這個方子,隻是未曾交到所托之人手中……”
寄娘耳邊響起記憶裡的聲音:“你爹爹已經托了隱法寺的照古師叔,那是位四處雲遊的得道高僧,天下之大,必有治療弱症的法子,等照古師傅找來了藥方,咱們愉樂也能健健康康地成人出嫁,安逸和美地過一輩子。”
眼角突然滴下淚來。
她抬手擦了,笑:“一片慈父之心令人感動,後來呢……”
照古搖搖頭,不願再說,隻說:“這青山萬古,從不為人所移,世人渺渺,貪嗔癡念生出無數故事,然在青山麵前,一切如蜉蝣朝生夕死,皆為虛妄啊。”
寄娘攏了攏鬥篷,輕聲說:“師傅不入世,看萬般虛妄自然心靜如水,然而紅塵滾滾,縱然是蜉蝣也有一日的喜怒哀樂,身在其中,哪裡能輕易掙脫。一人出世容易,人人出世難,所以小女覺得,大隱隱於市,入世沉浮百般錘煉,練就的出世之心才最為堅定可貴。”
照古微訝:“沒想到夫人會有此種見地,這般想法的人實在少見,夫人心誌極強。”
“佛家講生死輪回,然而人死為鬼,鬼亦是人所生,人的執念,鬼沒有嗎?輪回之中,善惡如何分,鬼魂執念是否會影響它的轉世?如果影響,那曾經蒙受沉重冤屈的魂魄,他們去了哪裡?”
照古布滿皺紋的臉上露出一個笑:“佛家論生死的話題自古以來從不曾終止,人生來何處,死往何地,是我們每次論道都難以避開的話題,夫人說執念冤屈之人死往何處……人死煙消散,焉知這執念不是魂魄所有而是活著的人自己執著呢?”
寄娘搖頭,還要說什麼時,看到曄王派來的人悄無聲息地回來了,也就是說,戶部尚書家的老夫人已經來了。
她垂眼思索,不曾開口,一個小沙彌走了過來。
“師叔,鄭老夫人來了,想邀請您前去講經。”
照古頷首,看向寄娘:“鄭老夫人幾日前便約了今日講經,是貧僧與夫人論道興起,忘記了時間,夫人見諒。”
寄娘不介意地笑笑:“早課聽師傅講經意猶未儘,不知是否介意小女一起前去?”
照古猶豫了一下,說:“眾生平等,講經本就不限聽者,隻是鄭老夫人許有一些規矩,夫人先隨貧僧一起吧,若有不便,寺內風景尚可,夫人可以四處走走看看。”
寄娘笑著說好,十分隨和。
兩人慢慢下了山進了寺廟,鄭老夫人聽說照古和山上論經的客人一同前來便沒多想答應了,等見到了才知道,這位客人竟然是個年輕女子,還是曄王府的夫人。
但許是有前麵照古師傅的背書以及未見其人時留下的印象打底,她對寄娘的印象挺不錯,並不曾因她妾室的身份而有什麼不好觀感。
寄娘今日的目標就是她,自然又加倍哄她歡心,頓時,兩人相處十分和諧,甚至越相處越愉悅歡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