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3章 文華千年青年共謀之(2 / 2)

這要換做彆人,手底下有十幾首經典的古詩詞,估計早已經目中無人目空一切了,但蒲潼正是年輕氣盛的環節,居然還有這樣的格局,著實有些讓他欽佩。

哪怕蒲潼能寫出千首萬首古詩詞,他也隻能驚歎於蒲潼的才華,但他能說出這番話來,他卻隻感到佩服。

一直以來,說起詩詞,人人都隻能想起詩人才子,誰又能想到他們這些把一生都獻給詩詞的人?

薑思榭還記得有一次他去做演講的時候,到了觀眾提問環節,現場有一個小姑娘問他,老師您是文人,那您有什麼著作嗎?

當時他愣在原地半晌,不知道該說點什麼,他不會覺得尷尬,他隻是有些感慨,他們花一生的時間研究詩詞歌賦,到頭來,卻沒能留下任何東西。

在學生們讀著各種詩詞賞析詩歌典籍,誰又會想到那些不起眼的字和注釋,都是他們的手筆?

他們的貢獻和意義,並不是一部著作或是一首詩,而是一首古詩背後的千言萬語。

每個人都曾有過這樣、那樣的經曆。

或許境遇不同、年紀不同,但是對詩詞的記憶都是相同的,因為總有那麼一首詩會觸動內心,帶給人們似曾相識的感動。

而他們這些人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把這些詩詞賞析出來,分析它們好在哪,分析它們為什麼好?

古典詩詞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其語言精煉、意蘊深厚,表現了自然美、人性美和情感美。

隻有經過解讀,賞析,才能提高審美能力和藝術鑒賞水平,培養高雅的審美情趣。

或許他們的貢獻不如詩詞的創作者來的那麼直接,但他們絕對擔得起文人這麼一個稱呼,讓詩詞文化得以傳承至今。

蒲潼歎了口氣,如果不是薑思榭老師一次又一次的賞析自己拿出來的那些詩,沒有他的“專業認證”,這些詩也不會那麼火。

千裡馬是需要伯樂的,詩人也一樣。

“好啊,好小子,我終於知道那幾個老東西為什麼這麼喜歡你了……”

他說的老東西,自然林予夕奶奶和甘恒旭師傅,亦或是自己的老師。

這些人之所以喜歡蒲潼這個晚輩,不僅僅是他有才學,更重要的是他有一顆擔起文化傳承這個重擔的心,從他們這群老家夥手上接過這個擔子的責任心。

文華千年,青年共謀之。

真正能把這些古典文化發揚光大的,永遠是下一批人,不是因為現在的人做不到,是下一輩人可以站在他們的肩膀上,做得更好。

“好小子,你願意加入我們詩詞協會嗎?”

“我願意的,前輩。”

加入詩詞協會,沒名沒利,還得交會費,甚至高考都不加分。

他之所以選擇加入,也不是為了彆的,隻是想讓自己還記得的這些古典詩詞有個更好的平台。

被更多人銘記。,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